第371章 (1 / 2)

+A -A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青囊”。

        所谓青囊顾名思义就是黑色的袋子。古代风水师用青囊来装卜具和书。而医生也用青囊来装医术。所以民间就将青囊代称风水术或医术。其实古代风水师和医生在很多方面都是很相似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石公的风水堪舆之术叫《青囊经》,而华佗的医术也要叫《青囊经》的原因了。这样的名字就好像现代的《医术》、《风水书》类似的名字一样,非常笼统。

        估计其中的区别四毛也是分不清楚,也幸好这个日本人也并不明白其中的差别,竟然听得津津有味。

        “于飞,你别听他在这里瞎掰。”的本事不错,那个日本中年人很明显已经有些意动了。又问了几个关于华佗和《青囊经》的问题。四毛哪里知道?只能是胡乱搪塞过去。说什么邻居得了一个怪病,到几个大医院去看都没有结果,但是按照书上的药方照方抓药,竟然好起来了云云。

        对此于飞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了。

        不过四毛骗的是外国人,而且是外国人中于飞最讨厌的日本人,于飞当然不会拆穿他,就更不会阻止了。

        “小飞,你来看看这件光绪窑变怎么样?”得手。

        出于习惯。他用真气扫了一下四毛手中那本旧书。

        只一下,他便愣住了。因为那本旧书并不如他之前想的那样是做旧的,而确确实实是一个老物件,看年代竟然真是东汉末期的。和华佗生活的年代也是相符的。难道它真是半部《青囊经》?是华佗毕生医术的结晶?

        这也太扯了吧?

        虽然于飞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些疯狂,但是事涉重大,他也不敢草率。

        此时,日本中年人似乎已经被四毛天花乱坠一般的说辞打动了,正要询问这本古籍的价格。

        “这本古籍我要了。”于飞不敢迟疑,连忙插话说道。虽然并不能确定这本书就是华佗的《青囊经》,但确实为古籍无疑。如果真被四毛这个小混混低价卖给了日本人,那才叫一个冤呢。

        “于飞你干什么?”叶建设连忙拉了一把于飞说道:“我刚刚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四毛是做外国人生意的,咱最好不要插手。”

        他是要提醒于飞,四毛手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但是当着这么多人。叶建设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

        听到于飞说要买这本书,四毛一愣,心说我今天没安排托呀。

        以往,四毛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为了抬高价格会找一个托出来竞买。但是今天那个托临时有事没能来。

        “这位先生。非常抱歉,土原先生已经有意购买这本珍贵的古籍了。”四毛特别强调了古籍两个字,是想让于飞明白其中的猫腻。一般来说,四毛并不愿意把赝品卖给中国人,并非说四毛的思想觉悟真的就那么高,只不过卖给中国人的话,容易被找后账。但是卖给老外就不同了。这些老外多半是来旅游的,过几天就会回去了,即便回国之后发现所买的古董是赝品也不会花钱再回来找。

        再说了,就是这老外真的回来找,四毛也不会承认的。场面上的人更不会帮助老外来对付他。这就是四毛常年在大三巴行骗,却没有事的主要原因。

        再说这本书。倒也不是四毛做旧的。而是他花了五十块钱从一个“老乡”手里买来的。对于它的来历,老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说是祖上传下来的的。对于上面的内容都是用篆写的,四毛除了“元华”两个字是认识的之外,其他全然看不懂。请了一些人辨识。也只是说应该是风水堪舆之书。

        因此四毛便认为这本书即便真的是古籍恐怕也很一般,价值当然也不会高。

        元华是华佗的字,四毛便因循着这个,再联系历史上的传说,将这本书上升到了华佗半部《青囊经》的高度。连于飞都不得不佩服四毛的想象力了。

        “我刚刚一直观看在侧,这位土原先生尚未询价,怎么可以说是有意购买呢?”于飞反驳说道。

        “嘿!这是啥人呀?!”四毛心中暗道,不想让他上当,他却偏偏凑上来。看这年龄,应该是那个富豪家的子孙,不知道深浅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捡漏 第371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