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阅读 (5 / 6)

+A -A

        但提来皮箱的只有蔡小田,我假装不经意地问了句:“杨帆有没有什么话对我说?”蔡小田尴尬地笑了笑,说:“小帆在睡午觉,我没有叫醒她!”——眼前的蔡小田已经被爱情的功利熏陶成龌龊小人。

        火车载着疲惫的我奔向了久违的故土。透过污迹斑斑的窗玻璃,我看到日渐逼近的窒息黄昏下,稻田在朦胧的炊烟中静默。哐当哐当的声响刺激着我敏感的双耳,我体味到心的疼痛与处境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失去了最爱的情人,更失去了最崇拜的偶像。以后的成功将不再有兄弟的酒杯,不再有爱人的温存,不再有偶像的赞许。我就在这种支离破碎的伤感状态里,被列车驮向了故乡的黑夜,驶向了我最原始的成长状态,我多想伏在那个放风筝的山坡上,放声大哭……

        颠簸一夜,清晨抵达。麦子收获的金黄里,我仿佛看到黄灿灿的油菜花与翠绿绿的麦苗扑面而来。不知在那些肥沃的土地下,到底还埋藏着多少颗未曾生根的瓜秧,多少个未曾实现的梦想?母亲看着憔悴的儿子,不断唠叨着生活的琐碎;父亲面色凝重地吸着烟,他的思绪飘到我的工作问题之上。

        我走过山坡,来到河畔,钻进山洞,爬上桑树。然后,我继续走过田埂,走过竹林,走过金黄的小麦,走过茁壮的玉米,走过繁茂的野草,走过馥郁的树林,走向赵一平崭新的坟墓。

        赵一平的安息之地蜷缩在三座旧坟之间:上边是他奶奶,左边是他妈妈,右边则是他的爸爸。还记得儿时清明节祭祖,我常和赵一平到坟地上捡鞭炮,那时赵奶奶还没有死,赵大爷却已经悲观丧气。他先在儿子的坟前跪拜,又在儿媳的坟上磕头,一点都没有长辈应有的作风。然后便见他轻轻地摩挲着两坟上方的空地,对赵奶奶说:“把我埋在这里。”

        后来赵奶奶先他而去,赵大爷将“风水宝地”让给了老伴,舍而求其次地指着三坟中间的一小块空地对赵二叔说:“把我挤在这里也好,挡风!”没想到今天,赵一平的骨灰,沉睡了赵大爷的最后一块安息之地。赵一平的坟就像一个畸形的椭圆,坟上的新土与三位亲人的旧土相依——他永远地沉睡在亲人的避风港里。

        有那么一会儿,我躺在赵一平的坟前,像用于祭祀的猪羊。微风呢喃,野草渐长,生活的孤独凄凉让我再一次想到永远这般沉睡下去。我看到蓝的天,白的云,忙碌的蜜蜂,悠闲的蝴蝶,嗡嗡的蚊虫,狡诈的蟋蟀。透过这些类似的意象,我看到赵一平在阳光里奔跑,那只被我们加了十根尾巴的风筝,扶摇直长;我们“逮捕”蜜蜂,往透明玻璃瓶塞满鲜花,以期待第二天收获一大罐的蜂蜜;我们在炎炎烈日中赤裸脊背,在混浊泥浆中捡起可怜的小鱼,也拾起了恶心的蚂蟥;我们在河汊子里游泳,清凉的河水将酷夏的烈日阻挡在外,我们将刘义的裤头藏起来,坐等他歇斯底里的求饶;我们拿着自制的弹弓、神符、打狗棒,“浩浩荡荡”地前往鬼气凝重的古屋,却被一条小蛇吓得抱头鼠窜……

        回忆成了不可再现的一阵风,不管我怎么叩击大地、挥刺天空、捣鼓河水,所有的经历都不会再来。赵一平永远离去,刘义外出打工,其他快乐的载体都被生活的困境吹拂得支离破碎。我孤独、我忧伤;我寂寞、我沮丧。

        回来的路上我遇到刘伯伯,他对赵一平的死唉声叹气良久,又对赵大爷、赵二叔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当我问到刘义的情况时,刘伯伯马上变得兴奋异常,他说:“你们三个一块长大,我崽不喜欢读书,我就常拿你们俩作榜样骂他。可他却偏不听,一心只想趁早找份工作。我说:‘你没文化咋工作?’他却说:‘文化是狗屎,越学得多吃的屎就越多!’于是就退了学到县化肥厂去打工。后来你们考上了重点大学,我又骂他:‘文化是屎?小峰和一平吃屎吃进了大城市,你不吃屎怎么还待在这旮旯儿?’我也就想骂他,我和崽他妈都是农民,我崽在化肥厂挣五百块钱一个月也知足了。没想到我崽竟赌气和化肥厂的两个人走了,我和崽他娘急啊,到县里四处打听他的消息,却都说不知道。我们都以为崽被人骗了,谁知三个月后崽却打电话到村上,说自己到浙江找了份工作,还给我寄了一千块钱!”

        “那他干的什么工作?”我颇有兴趣地问。

        “不晓得。前年他给我寄了八千块,去年是一万,家里欠的钱也还清了,我就叫崽别太节省,不要把钱都寄回来了。我说这出门在外的,要多买几件衣服打扮打扮,多吃点好东西长好身体。谁知崽却说他有钱,说还有一半的工资都没寄回来,他现在都有手机了,还有女朋友……我高兴啊,小峰,你们还在读书,经常往家里要钱,但我家的崽儿都能往家里汇钱了。我算了算,崽的工资至少有这个数。”说着刘伯伯不无骄傲地竖起了两根拇指,继续叹道:“今年春节你们都没回来,但我崽却回来了,穿得,啧、啧,就跟镇长差不多,抽的烟都是十五块钱一包的!什么派头?啊,我养这个儿子也不白费!我可知足了,崽寄回来的钱我也不乱用了,我给他存在信用社,到时他结婚我要请一百桌,哈哈,一百桌……”

        刘伯伯双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我问:“刘义手机号多少?我有空得向他请教请教。”

        刘伯伯突然灵机一闪:“对呀,你现在找到工作没有?”我尴尬地说:“暂时,还没有合适的……”

        “那就对喽,崽前不久还说了,浙江打工挣钱多,什么车工铣工都是千块钱以上,打扫卫生的都是八百块!你到那边去找找崽,让他给你安排一份工作……啧、啧,你们啊,读书都读到十十多岁了,我们家崽都挣了几万块钱啦,啧啧啧,幸好当初崽没读高中……”

        我的确感到汗颜,我为自己这个潇洒而浪漫的大学生身份感到无地自容。向刘伯伯要了刘义的号码后,我就惶惶地告别了。

        刘义是我童年伙伴中另一个表层的佐证。

        众所周知,我大哥李小山曾是村中第一个购买自行车的小学生。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缘于他在孩子间大刀阔斧的领导艺术,以及别具匠心的压榨手段。每逢周末,李小山总会带领六七个孩子去摸螺蛳、拾废铁、捡蘑菇。小有所获之后,他就把我们带向一间草棚,道貌岸然地拿出一副扑克牌。不过在这些花样翻新的赌博里,真正赢钱的不是我哥,而是被他暗中发了好牌的我与刘义。所以,每每收获大包战利品的我们,成了家长心目中无可挑剔的劳动标兵;而那些输光了一天血汗的孩子们,仍然心甘情愿地归附于我哥的领导。

        第34节:故乡给我一颗瓜子(2)

        后来不久,李小山到县里读了初中,大家很少再集体行动,故而画片便将螺蛳等“赌博等价物”的身份取而代之。虽然那之后孩子们开始自立为王,但我与刘义在李小山影子下形成的“有福同享”,却变得更加密切。每当哪个地方举行什么小赌博,我们都要双双掺和进去,而且在李小山诸多秘诀的熏陶下,我们的赌技已经鹤立鸡群。再之后,随着零花钱的增多,孩子间的赌博升级成了现金,而赌博方式也从扑克换成了麻将。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我们登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地围在桌子边,像父辈般大口喝水,大声叫骂,把牌掷得像大人般嚓嚓作响。刘义他们点上烟屁股,仍然如父辈们一般把堂屋搞得乌烟瘴气。那时我们在一起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快些长大,然后我们就能光明正大地走出小赌局,赌遍天下。

        相比之下,赵一平与刘义的友谊要肤浅得多,他们之间的互相鄙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赵一平觉得刘义像个流氓,刘义则骂赵一平是学习上的“吃屎精”,他们之间很少打牌,也很少讨论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我是正邪兼而有之,他们俩则分别处在性格的两极,常常将对方的最爱嗤之以鼻——这是初中以后的事,初中以前,在我的撮合下,他们有过几次短暂的和平相处。

        刘义在电话那边说了几句脏话,我的嘴也痒痒,痛快地骂了几句,感到久违的释放与洒脱。刘义说:“跟老子到浙江来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死了也要爱 第5部分阅读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