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上传分享
吃荤菜的学问
荤菜,是指鱼、肉、禽、蛋等食品,位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三层,也是人体所需优质动物蛋白、脂肪、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而且还常是组成可口美食的主要成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荤菜几乎已成了每天必吃的食品,其实吃好荤菜是很有学问的。
首先,要注意脂肪的适当控制。脂肪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细胞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对于女性而言,脂肪还能使皮肤保存充足的水分,使肌肤富有弹性。但是过多的脂肪沉积,又会使人肥胖,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所以中医历来把高脂肪食品称为“膏粱厚味”而强调“节制”,《内经》就有“膏粱之体,足生大疔”之说,意思是说经常吃高脂肪食物的人,有可能会经常性地发生疮疡之症。事实上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确实容易生痈、疽或溃疡等外疡病。
其次,在生活比较富裕的情况下,对荤菜的选择,一定要注意营养素的“平衡”。有人曾提出“少吃四条腿的,适量吃两条腿的,多吃没有腿的”,意思就是指选用动物肉类时,要少选用猪、牛、羊等兽类食品,适量选取鸡、鸭、鹅、鸽子、鹌鹑等禽类食品,而可以多选择鱼、虾、蛤蜊等水产品。这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所含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都不同,尤其是鱼类中所含的短纤维蛋白质,人体比较容易吸收。“平衡膳食营养结构宝塔”建议人们,每天应吃禽、兽肉约50~100克(最好禽肉多于兽肉),鱼、虾肉50克,尽可能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另外,对于荤菜的烹饪也是值得注意的。荤菜是饮食美味的主要原料,人们在加工时常只注重菜的色、香、味、形,而忽略了怎样保持其营养成分。油炸、炭烤等烹制方法是经常选用的,很多人喜欢吃烤肉、烤鱼、炸鱼、炸薯条等,因为这种方法加工的食品香、脆、味浓。但其实此法并不科学,因为油炸时油温过高,烤制时木炭直接烤灼食品,都会使食物中蛋白质及维生素被破坏殆尽,而且在炸、烤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胺,食后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烹饪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传热。一般传热有直接、间接两种,火烤、炭烤等多是直接法,而油、水、蒸气、光等属于间接传热。荤菜的烹饪,最理想的方法还是采用经水媒介的蒸、炖、烩、煲等烹调法,这样不但能够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能做到正宗的“原汁原味”。
专家提示
中华饮食文化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上浆法”就是烹饪技艺的一种特色:如“炒虾仁”、“炒肉丝”时,在准备阶段用蛋清、淀粉、盐等将肉丝或虾仁充分捏匀,这种方法就叫“上浆”,它可以耐受炒菜时较高的油温,既能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又能保持食品的鲜嫩可口。
(bp;吃蔬菜的学问
蔬菜
是人类重要的食品之一,由于它们营养丰富、色彩艳丽,又可加工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已经成为人们每日餐桌之所需。假如仅仅用蔬菜来充饥果腹或调和口味,当然不算“会吃蔬菜”。能够通过吃不同的蔬菜得到合理的营养成分,从蔬菜中吃出健康、吃出美丽,这才真正叫做“会吃蔬菜”。
可供选用的蔬菜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植物的根茎做菜的根茎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土豆、藕、芋艿、竹笋等,这类蔬菜含淀粉为主,有的还可替代主食。用植物开花后结成的瓜、茄做菜的瓜茄类,主要有冬瓜、丝瓜、黄瓜、茄子、南瓜、苦瓜、西红柿等,这类蔬菜含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黏液质、瓜氨酸、精氨酸等,茄子还含维生素p,苦瓜含苦瓜甙。豆科植物结荚后新鲜做菜的鲜豆类,主要有毛豆、扁豆、蚕豆、刀豆、芸豆、豌豆等,这类蔬菜含有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将植物的茎久,而且是中国人的发明。由豆腐又派生出很多豆制品,将其再度加工后,成为人们喜欢的素鸡、素鹅、素鱼、素肠、素火腿、卤汁腐干等,供食素者选用。但要指出,豆制品属高嘌呤类食物,对于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定要慎用。
黄豆芽、绿豆芽,是将豆子浸泡湿透后,在一定温度下催使发芽生成的,在食用时只要理去根须,或炒、或焯水后凉拌均可,其营养价值比豆更高。
绿豆、赤豆,都含有磷、钾、镁、钙及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经煮熟加糖搅拌后加工成豆沙(红豆沙、绿豆沙),可用作为包子、饺子、粽子、八宝饭的甜馅。
蚕豆、绿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可制成粉丝、粉皮、粉条等,可与肉、鸡、海鲜等烹制成各式美味的粉丝煲,如“鸡肉粉丝煲”、“牛肉粉丝煲”等,用以佐餐或当点心均可。
吃山珍的学问
“山珍”究竟指什么?在不同时期“山珍”有不同的含义。最早时山民所称的“山珍七件”,包括熊掌、象鼻、鹿筋、驼峰、燕窝、竹荪、猴头菇七种山货。后来有人又将其分之为“动物八珍”(即熊掌、象鼻、鹿筋、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