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宋专属空间中的那些海捞瓷。大多都是整件的,所以保存的还比较完好。只有少数的瓷器掉落到海中,王宋也没有仔细去找,就当便宜后来的人吧。
而这些古玩店中海捞瓷,大多都是本地的渔民出海,可能运起好,就会碰到古代的沉船,打捞起来一些物件,数量并不是很多,而且属于第一种情况。品相不是很好。
而且这些店家都是人精,对于海捞瓷的鉴别功底,可比内陆的一些行家还高,所以王宋根本就没有捡漏的想法。
逛了一会瓷器店后,王宋继续向前走去,然后看了几家店后,发现香炉倒是有,但要不就是价格奇高,要不就是一些新品。
这个香炉王宋准备淘一个好点的。然后送给何启东,就当是朋友一场,替他拜师感到高兴。
可是几乎将整条街逛完后,王宋依旧没有发现合适的香炉。所以他只得叹息一声,准备回头将一位奸商手中,看起来还不错的香炉买下。
正准备回头的时候。前方一个小小的地摊上,一位年轻人叫道。“老板,要不要看看。我家用了上百年的宝贝。”
听到这人的叫喊声,王宋顿时停下了脚步,看了看他摊位上摆放的几件东西,可这一看,却是让他皱起了眉头。
摊位上总共有六件东西,一座二十厘米大小的香炉,一个陶瓷白色带花的供盘与两个依旧是陶瓷做的蜡烛台,以及一尊半人高的关公像。
只是王宋目光却只放在了那个香炉上,因为他发现,这座香炉的模样,非常像一种几乎绝迹的香炉。
由于王宋隔得很远,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有此物的一些表现,已经足够让王宋停下脚步走到摊位前蹲下观看了。
……
只一上手,王宋就感受到了一种厚重感伴随着缕缕谈香味传来,让他不禁感觉到一阵舒服。
“没骗你吧,兄弟,这东西可是我爷爷辈传下来的,而且只有在祭祖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点上,金贵着喃。”
“不错,东西挺好”,只一上手,王宋就为这香炉的手感打了个一百分,所以也没有贬低香炉,而是继续看起了香炉。
此炉整体做工看上去很精致,造型大气而不失灵巧,胎体厚重,颜色却是宣德炉中最为金贵的佛经纸色。
整体的大小直径约有二十厘米左右,将其翻转后,香炉的底部有大明宣德篆书方款,只外面被涂了一层清漆,摸起来比较光滑,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预防生锈,能保存的更加完好,但是这样的话,也会影响一些手感。
不过解决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回去用香蕉水洗掉清漆,然后再慢慢的把玩出一层包浆就行了。
也因为这层清漆,王宋整整看了十多分钟后,才终于确认了此炉的身份,正是红铜香炉的代表,明宣德年制造的三千个铜炉中的其中一个。
这批宣德香炉是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自己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一批红铜,命令宫廷工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宋代名窖瓷器设计和监制的香炉。
工艺师们也精心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非常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造的。
所以光从材质上来说,它都可以说是造价不菲,再从工艺上来说,它是由许多的宫廷工艺师集体决定制造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