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哥窖双龙戏珠碗,在哪里?”,随着王宋一声惊呼,许多耳朵尖的人也都凑了上来,好奇的观看着。
王宋口中所说的哥窖,并不是只指的宋名窖中的那个哥窖,也包括后世明清仿造的的。
但其正朔之源一般是紫口铁足;有开片;又据釉色分为粉青哥窑;黄哥窑;也有按开片分的如金丝铁线等。
当然,这些哥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其周身都有着像是冰裂开一样的小裂纹。
但这种裂纹并不会让大家觉得其难看,而是有着一种另类的美感,让喜欢它的人为之疯狂。
除了上述几个年代以外,民国时仿哥窑产品也不少,但总的特点是精细程度不够,略显粗糙。
真的哥窑瓷器釉色并不统一,而民国仿品则颜色基本以米黄色为主,造型也变得越来越离奇,仿到后来,干脆在底款书上“成化年制”。
民国时仿此品种尚情有可原,而到了八十年代,竞也兴起仿古狂风,又生产了一大批仿民国所产的粗制滥造产品。
且价格比新瓷高出几倍,这完全是一种纯商业性的生产,实在没有多大价值。
但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最多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哥窖,但购买的人,除了那些愿意交学费的新手,稍微有些眼力的,都对它不屑一顾。
……
现代仿哥窑瓷,仿制的造型、釉面的开片、作旧的方法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
但与传世哥窑真品瓷及明清仿哥窑瓷相比,都有很大区别,要鉴定的话,也会有方法的。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釉面有一层贼光,也被称之为火光,如果作旧,就留有人工作旧的痕迹,釉面的光不自然。
没有传世哥窑瓷釉面上的酥光,也没有明清仿哥窑瓷釉面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也被称之为酥光。
现代高仿品可以仿制出传世哥窑瓷的金丝与铁线两张网纹互不相干的特征,但与宋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宋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像钢笔在宣纸上面画了一条线一样,会自然的向外扩散。
现代高仿哥窑瓷的金丝线,就像圆珠笔在宣纸上面画了一条线一样,比较生硬,无扩散感。
根据以上的几个鉴定方法,王宋仔细的观察了一阵后,笑道,“林老,看来你真捡到漏了。”
“虽然只是明仿的,比宋哥窖的要差一点,但相比清民仿的也要贵重的多,算的上是一件精品吧。”
“小王果然好眼力,只看了一下就能确认它的身份以及年代”,林老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对王宋道。
“我再好好欣赏一下”,刚才王宋一心钻到鉴定上了,所以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欣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