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2 / 2)

+A -A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同学们唱这首歌的时候,都用同情的眼光打量柳天久。

        红烧肉罐头厂传来消息,由于近年生产效益每况愈下,他们要技改为肉联厂生产香肠了。因此,职业中专肉食品加工班的同学毕业后,若想进肉联厂还得重新考试,不但要笔试还要面试,不但要面试还要上岗培训。整天神经兮兮的柳天久能顺利闯过这三关吗?绝对不能!不要说过三关,在同学们看来,他一关都过不了。进不了肉联厂,中专不是白念了吗?书白念了,父母真的会气死。这年头,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一个儿子的书却白念了,同学们想一想都替柳天久的父母难受。

        同学们难受柳天久不难受,还主动拉上碎花布看书,看一本叫《人人都可能是罪犯》的新书。任凭同学们如何聪明,也不会料到柳天久是诚心实意的想去殡仪馆,而且见过馆长了,馆长明确表态,“一毕业就来。”

        周末回家时,柳天久又遇上老顾了。老顾正跟瞎眼的父亲说话,柳天久没听到他们在聊什么,只看见老顾用指甲尖尖的中指敲击桌面,敲出来的节奏是无奈而失望的。柳天久在读《人人都可能是罪犯》,是老顾的一声叹息让他抬头:

        “唉,现如今的年轻人,谁愿意到殡仪馆来哟!”

        “我愿意。”柳天久脱口而出。

        柳天久平静如水的三个字,在瞎眼父亲听来却似惊雷滚过。柳大志停止了糊纸,费劲地眨巴眨巴眼皮,呼的一声吸进鼻水说:

        “顾叔叔在讲正经哪,不要开玩笑。”

        “不是玩笑,是正经。”柳天久抽一张冥钱当书签,合上《人人都可能是罪犯》说,“我在入学表上填的工作去向就是殡仪馆,全校都知道的。”

        老顾全身上下只有一个地方见得到肉,就是那颗大鼻头,一激动,大鼻头就红彤彤的鲜艳欲滴。听了柳天久一席话,老顾不等大鼻头红透,就扛起装满冥钱的麻袋,牵上柳天久走了。柳大志叽里呱啦还想发表意见,走到门口的老顾反脚一踢,就将瞎子的满腔废话挡在家里了。

        前面说过,殡仪馆跟看守所、拘留所、精神病院这些让人望而却步的单位一起,建在海源市西郊的屏风山,一种当地出产的龙马车经过319国道时,车上的乘客都能远远地观赏到对面山头这些怪异的建筑。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高高的围墙,这不用老顾介绍,老顾向柳天久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你看,有了望塔的是看守所;房子整整齐齐像营房的是拘留所;努,窗户都上了铁条的就是精神病院;我们殡仪馆就更好认了,除了烧死人,谁有资格耸这么高的大烟囱?”

        第102节:九号房(102)

        柳天久看到大烟囱了,看到它高耸入云又不冒烟,感叹说:“真威风。”

        “那当然,”老顾骄傲得鼻头泛红,“你看铁合金厂、机砖厂、塑料制品厂,都搬乡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市里要闹旅游兴市,不让他们竖烟囱,没有烟囱怎么行,这些厂没有烟囱就好比男人没有鸡巴一样,扒了烟囱等于把厂子给阉了。”

        说着说着就到了,下了龙马车,老顾扛起麻袋在前面领路,柳天久跟在后面东张西望。从国道到殡仪馆的水泥路两边,笔直的杉树长得郁郁葱葱,这里出奇的安静,除了两人的脚步声,就是风过树冠的沙沙轻响。远远望去,殡仪馆比达官贵人的乡间别墅还要优雅一百倍,那种干净整洁、那种井井有条、那种曲径通幽、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柳天久从未体验过的。柳天久突然想起学校的一种说法:

        “火葬场的树木长得好是因为你们拿死人的骨灰施肥。”

        “乱讲,”老顾对这些不负责任的传闻嗤之以鼻,“不要说用脑子,就是用脚指头也想得出来这是不可能的。谁会把亲人的骨灰丢下不管了?神经病!你知道这里的树木为什么长得好吗?”

        “不知道。”

        “哼哼,还不是他们怕鬼,不敢来砍。”

        大烟囱越来越近了,柳天久闻到一股干燥的气息,问老顾:

        “什么味道?这么舒服。”

        “烤肉味,烧纸味,香烛味。”

        柳天久抽抽鼻子说:“这里的味道让我联想起欧洲人围着火炉过圣诞的温馨。”

        老顾吃了一惊,肩上的麻袋差点滑下来,“看来呀,你真的愿意在这里安家。”

        老顾肩上的冥钱要交到门市部,柳天久也跟到门市部。与外面的肃穆幽静不同,门市部里热闹非凡,几个人正围绕一个雕龙绘凤的石头闸子展开热烈讨论。见老顾卸下麻袋,一个秃顶的中年人招招手说:

        “来来来,老顾,你看这龙凤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中国版越狱九号房 第46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