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音乐就是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插曲《似曾相识》,因为剧本也和电影一样,采取的是倒叙的手法,最开始就是年迈的老太太和年轻的小伙子相遇,那张似曾相识的脸,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是名曲,但薛聆诺并没有弹过这一支。好在这早已是耳熟能详的旋律,就薛聆诺的音乐功底,在真正看到之前就已经能大约估摸出乐谱;而她自来就有拿到一支谱子当即上手的能力,更何况这并不是一支难度高的曲子。
所以,她一坐在钢琴前,柔婉地抬手,乐曲便如同深秋里拥着清丽阳光的溪水那般潺潺地涌泻而出。
大多数时间里,她专注地抬头对着眼前的乐谱,一边速读一边凭借手指对琴键的熟悉,不疾不徐从容地盲弹。在座的人并没有会弹钢琴的,或者至少没有功力及得上她的,所以此时见她一下子就开始了技巧纯熟自然流畅的演奏,所有人都不由在心里暗暗叹绝。
当然,薛聆诺本人并不知道这些,也不会想到这些。她需要专注在这份陌生的乐谱上,同时还要分心关注台上的剧情,使得乐音能配合上表演的节奏,当低柔时低柔,该消失的时候,即使谱还未完,也要自然地结束。于是她的脸庞始终正对前方,抬着眼睛盯住琴谱,并用余光时时扫过舞台。
钢琴摆在台前一个专门的位置上,侧对着观众席。在尹啸卿的角度,能看见薛聆诺略微侧着的轮廓。
她整个人清瘦而素净,长长的头发扎成一条柔顺的马尾,额发斜梳在一边,会随着她弹琴的动作,偶尔轻轻地拂动。
而她那双大大张着的专注的眼睛,映着舞台的光线,竟如同打上了艺术摄影的灯光,在颊上渲开一泓濛濛柔白的水光。
尹啸卿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个漫长而寂寞的暑假,他每天在午饭时间听电视里播评书,那是一些发生在古代的故事。有一次说到一个美丽女子,评书先生形容道,她有一双春水一般的眼睛。
在这里,先生特意加了一段注释:我们为什么要用春水这个词呢?平常形容一剪明眸,不都是用秋水吗?
是这样的,秋水是形容眼睛清澈而含情,春水则说明眼睛明亮有光彩。
后来的许多年里,尹啸卿常常忆起这段话,然后就想,他说得真好。
可是如今薛聆诺的这双眼睛,突然之间澄荡灵台,令他蓦然了悟到,好听的话未必贴切。
其实春水并不见得明亮有光彩。融化了的雪黑乎乎脏兮兮的,就算不在北方,而是南方的江河吧,它们入春水涨,常常会有那么些日子,大水浑浊不堪,毫无美感可言。
说来说去,其实真正有光彩的倒该是秋水,因为清澈,可以如镜子一样,映出红黄斑斓的树叶,然后几圈微微的涟漪一漾,那才叫烂漫缤纷。
——就像……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小剧场里的人都颇有几分意外地看着他们的尹导慢慢起身站了起来,却又完全没有喝止表演的意思。
这太不正常了,因为一直以来,他如果对排演满意,就会一直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也没有太多的动作和表情。
可是今天,他站了起来,带几分梦游的神色,缓缓向钢琴的方向踱了过去。
转过一个角度,尹啸卿能够看见薛聆诺在琴凳上的坐姿,膝盖轻轻并起,小腿却又分开,左腿倾斜的角度比踩着延音脚踏的右腿大一些。她不过是穿着普普通通的黑色长裤配黑色高领毛衣,却优雅得如同身着高贵礼服的公主。
——对!优雅,就是这个词!
尹啸卿既然能被特邀为大本届毕业话剧的导演,自问对艺术是有相当鉴赏力的,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不俗的审美能力。而这样一个优雅得如此浑然天成的女孩子,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她浑身上下,从里到外,一举手一投足,都透着优雅的气质,优雅得如此自然,不若大多数的漂亮女孩,或许也优雅,但总给人感觉是刻意学来、为了让人喜欢而表演给人看的。
而她的优雅给人的观感是:一切优雅的姿态于她来说才是最舒服的,若要她不优雅,那才是需要违逆天性去学习和表演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