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叠放地差不多了。便将这些麻推到河当中。然后在上面压上好几袋用蛇皮袋装好地泥巴。一直将最上面地那一层压到水面下为止方才住手。天块黑地时候。王金枝回去做饭了。杨伟看着他老子站在那麻垛中央晃晃悠悠好似坐竹排一旁。也想从船上爬到那上面去秀一把。却被杨宝山很喝止了。
原来。这麻垛在水里它也是不稳地。要是上面地泥巴放地不平衡。又或是说人胡乱在上面动作地话。很有可能一下子连麻带人全部翻过来。到时候想爬都爬不出来。只能被麻垛给压住活活淹死在水底。用农村里地土话叫做“翻兜”。意思就是全部翻过来了。一了百了。
像这种活儿,没经验的人是不能随便往上面去的。当年习娃子他佬爹也就是杨保平主任他爷爷就是因为泡麻时“翻兜”死在了这下面,最后扒出来的时候一嘴的泥。现在杨宝山怎么敢胡乱就让这混小子过去?要是万一一个不小心两父子全给压里头了,只怕是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
“哈,还有这种事?我怎么就都不知道?”杨伟用船将他老子小心翼翼地从麻垛上面接了下来,问道。
杨宝山站在船舱里,从口袋里摸出烟来点上,看着那在河里载沉载浮的麻垛儿道:“都是几百年前的事儿了,不知道正常的很。反正这回跟你说过之后不就是晓得了。别以为在农村里做事儿简单,光有把子力气便行了,好多东西都要学呢。”
“嗯,那倒是。”杨伟点点头,竹麻垛上一点,船便朝着岸边行去:“就这么扔水里不管了,就不怕它顺着河飘走吗?”
“怎么可能就这样不管?还要在岸上打桩
拉来呢。就好像前年的时候,湾子东头你那个宝生当天下水的时候偷懒没打桩,谁知道第二天这河里开闸放水,辛辛苦苦割了好几天的麻全部都顺着水往下跑了好几里路呢,把肖家潭子都冲过了。最后还是大家帮忙才弄回来,等到重新码起来一点数,还有十几捆散开的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两口子在家里好几天都没说话呢。”
说到杨宝生身上,杨伟就想起了前些日子他婆娘喝药自杀地事儿,说不得问了他老子一下:“那个宝生叔家里现在还有没有扯皮?”
“还敢扯皮呢,上回的教训还不够吗?”杨宝山撇撇嘴,喷出一口烟雾来,忽明忽暗的红色烟头在黄昏的时候特别显眼:“人啊,吃一回亏长一回见识。”说着说着,杨宝山便又想起这小儿子最近生的一些事儿来,语气里的担忧与教导表露无疑。
见老爸又有将话题引到他身上来的迹象,杨伟赶紧跳到岸上,捡起根事先就砍好的木桩子便开始找榔头往下砸,顾左右而言他地笑道:“赶紧弄完了回家吃饭,弄了一下午,肚子都饿扁了。”
知子莫若父,杨伟地这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他老子?不过现在儿子也大了,好多事情做老子的也不好多说什么,小伙子都是讲面子的人嘛,又有哪个年轻人喜欢家里人一天到晚地将一张嘴搁在自己身上的?所以杨宝山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在杨伟往地上打桩的时候,杨宝山也没闲着,他在用新剥下来地那些麻皮搓绳子。农村人常说日头越毒,皮绳越紧,雨水越勤,麻绳越紧。而这些搓出来的绳子都是要放到水里去的,肯定就要选麻绳了。朝手心里吐上一口唾沫,那麻皮便从杨宝山手里一寸寸地变作绳子冒出来,等到足够长之后再将几股细绳重新合在一块搓出跟粗点地来,如此反复。
杨伟打小就没学过怎么搓麻绳,打完桩在一旁干看着他老子一个人忙活,有心想帮忙吧,自己的确又是不会弄这个东西。小时候倒是用麻皮编过鞭子,可那编鞭子和搓绳子有可比性吗?见他老子好像弄起来很是轻松,也不由得跃跃欲试。
“呵呵,你也搓来看看?小心点,别把手给弄伤了。”杨宝山在一旁做着指导。
“不就是搓根绳子吗?看我怎么弄出来。”杨伟将手里理好的两根麻皮捋抻拉直,照他老子的样子一坐在地上,将麻皮搁在腿上搓了起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后地结果让杨伟这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很是有点脸红,他老子杨宝山搓出来的麻绳一根根粗细均匀,紧扎的很。可他自己搓出来的呢?本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个小拇指粗地,到最后就不知不觉越往前越细,典型的虎头蛇尾,并且等到手里一松,整根搓好地细麻绳便全散了开来。这都不算什么,手心里还一阵阵火烧过似的疼,怕是起泡脱皮了。
将手里地这玩意儿一甩,杨伟不做声了。
“还说在农村做事呢,连根麻绳都不会搓,人家会笑话的。”杨宝山笑着将那根“次品”捡过来,反着三两下搓开,重新弄了起来,很快一根细麻绳就从手心里新鲜出炉。
这话倒是真地,以前在外面读书工作不会做农活也就算了,现在既然回了老家务农,若是像搓绳子之类的最基本的活计都弄不好的话,只怕人家看见之后会笑死。所以杨伟对于他老子的这句话还算是认同的,心里就着狠待会晚上了怎么说也要把这个搓绳子的本事学过来。
说话间,天就慢慢黑下来,而杨宝山手里的麻绳也搓好了,两父子便将绳子先在岸边的木桩上绑好,随后又撑着船将泡在水里的麻垛用从木桩上牵过来的绳子连起来,用劲带了两下,确保没有什么问题了,方才踏着夜色回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