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2 / 3)

+A -A

        形容一孩子,你用“文静”、“体恤下人”、“平易近人”就不行吗?用“威武”,虽多年练武,可李静那身形,主要是那张雌雄莫辨的俊秀脸庞配上眉间那一朵莲花,怎么跟威武也沾不上边呀。

        那老农咳了两声,咕哝道:“俊俏倒是挺俊俏的,威武吗?还没有我家大牛呢。”

        李兴恼羞成怒的对那老农道:“再敢背后嚼主子舌头,那地,不让你家种了。”

        那老农也不怕李兴,拿柴火枝打了打身上的土道:“真当你是主子呢?看那位对你这老东西那样,一定是个亲厚的主儿。说不定我们求着减租,都会答应呢。”

        “老哥哥”变成“老东西”,这是什么样的差距呀。

        李兴一气,差点儿跟那老头儿打起来。如果不是账房听到声音出来看了看,不管是李兴伤了,还是那老农伤了,这梁子,可就结下来了。

        别院门口的闹剧不提,李静骑马到了那第三个路口,往上走,全是石砌的阶梯,骑马上山,她怕伤了马蹄;把马拴在山脚树下,她又担心她的巴库斯被人偷了。

        挠着后脑勺权衡了一番,李静最终决定,下马牵着它上山。她就没想过,下山的时候,那摩擦冲击的刺激可比上山强多了。

        到了台阶的尽头,李静远远就看到了三个街坊,白玉石头雕刻的,比进寺庙的山门,更多了几分威严。

        穿过高高的街坊,李静抬头,“院書天應”,不对,她又习惯性从左往右了,倒过来看,“應天書院”四个大字。

        李静记得,她十岁那一年,宋州被改为应天府。那应天书院,就应该是官办的学堂了吧。那个望不到头的宏伟劲儿,别说高中了,她的大学都没有。

        门前的台阶,她自己踏上去都觉得践踏,别说是她的巴库斯了。

        李静对着门房打盹儿的那个老头道:“大叔,请问睢阳学舍怎么走呀?”

        那老头看着李静怔愣了片刻,随口回道:“这里就是。”

        李静往后退了两步,看了看头顶的牌匾道:“这不是写着‘应天书院’吗?”

        那老头看李静那迷茫的样儿,咧着嘴呵呵笑道:“听公子口音,也不像外地人呀。睢阳学舍就是应天书院,当年皇上赐匾轰动了整个宋州城,您难道就没听着?”

        这事,李静还当真就没听说过。谁让她“质胜于文”,还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呢?

        (bp;一个冬天在屋闷白了的面皮染了绯红,李静咬了咬弯曲的食指道:“大叔,今天新来的学生李之谦,您知道他在哪儿上课吗?”

        “公子问得是郡王府家的如玉公子吗?刚跟院长和学助进去没一个时辰。您是他什么人呀?”说到李让,那老头昏昏欲睡的豆丁眼睛都变得发亮了。

        “我是他弟弟,找他有些事,我能进去吗?”一年多的时间,体弱多病的李让如何成长为了连看门的老头都知晓的名人“如玉公子”,李静不知道;好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海上历练,或者说,在管歆和苏畅的摧残之下,别的没有学会,“有容乃大”这一点,李静多少学了皮毛,所以,她这次难得没有因为嫉妒拂袖而去,而是耐下心来跟守门的老头申请进门。

        “你就是那坊间有名的‘弄琴公子’?”老头说着,整个人突地站了起来,因为突然起身的眩晕,如若不是李静眼疾手快扶了他一把,老头就算不跌倒,至少一个踉跄也会把脚崴了。

        听到自己也有一个称号,还是跟附庸风雅的“琴棋书画”首字的“琴”相关,李静虽是极力控制着表情,嘴角还是难免往上翘了。

        “什么公子的我倒是不知道,不过,从相貌上,你也看得出我跟李之谦是兄弟吧。我找他有急事,大叔能让我进去吗?”

        老头抽出被李静扶着的胳膊,手搭在门环上道:“公……哦,不,小世子请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越之范家娘子 第3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