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谁说古代重农抑商来着?
在小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城市繁荣的北宋,商人的地位,尤其是大商人的地位,比史书记载的,显然是高出许多的。
商人不得入仕,这一条规矩,在北宋已经是名存实亡;对于商人衣服颜色﹑质地的明文规定,也只是限制了那些地位低下的小工商业者。
在满座大儒官吏的苏家宴会厅,苏畅着蜀锦长衫,配上黄裳,竟没有任何一人觉得不妥。
(bp;更加让李静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家的大哥李孝,居然也出现在了苏家的宴客厅。
李静拉了拉苏畅的衣摆道:“鸿展大哥,你这唱得是哪一出呀?”
苏畅不动声色的抓住李静的手,附在她耳边道:“我要让李家人看看,即使没了他们的庇护,静儿在宋州城,也无人敢轻视。”
李静闻言,怔忪了片刻,失笑出声。
这是何必呢?
李家后院那些女人,各有各的苦衷,李寂也有李寂的难处,况且,不管她愿不愿意承认,她身上终究流着李家人的血,何必在李家人面前炫耀她离了李家会过得更好呢?
不过,苏畅的心意,她是感激的。
因为感激,她才牺牲了自己回别院让奶娘给她煮寿面的时间,待在苏家的宴客厅当摆设供人展览。
生辰宴会
应天府的知府,归德军节度使都出现在了苏家的宴客厅,因为父荫而担任虚职的李孝,在苏家的宴客厅中,地位显得无足轻重。
可是,今日苏家的宴请,他却不得不来。
李静和李让出生的时候,李孝已经有了一个七岁的儿子,两个弟弟的出生,初始,在他心中,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
可是,当李家后院的佛堂多了李静的金身,李老夫人带着李家所有的媳妇膜拜的时候,李孝心中方起了涟漪。
他找到了父亲李寂,李寂只让他去找清凉寺的刺密谛和尚。
李让自小体弱多病,李静住在李孝不喜的舅舅家,两人对李孝本是没有影响的。
问题就出在他的妻子王氏。王氏出身睢阳,舅老爷是一方大儒,她家里自小接受的就是无神论的教育。王氏性情中又有着几分男儿都少有的刚强倔强。
以前李老夫人让她到佛堂参拜,她就经常推脱不去;如今,让她参拜公婆老蚌生珠得来的孩子,她自是更加不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