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城南的码头还是城北的长亭,天天儿上午,都要上演几出折柳送别,把酒别离的情境。
应天府西门外的官道上,三里亭边,夹杂在众多行人与送行之人中间,有一行人格外夺目。
一来,他们的衣着,都是应天书院的学子服,虽说大宋重文,文人学子在富足安逸的应天府不属稀奇,可是,应天书院的学子,还是能让人高看一眼,更何况这个时节出现在这个方向的长亭上,必是决心参加秋试的优秀学子;
二来,几人的相貌,最扎眼的,自是身高六尺一寸,身上擦了十米之外都香味扑鼻的浓郁香粉的面白如玉,颇有几分狐狸相的少年;在他身边,比他矮出将近一尺,虽则束发正冠掩住了一头金发,但容颜瑰丽,碧瞳雪肤的番人,光华更胜几分;那个番人身边,相貌如出一辙,俊秀堪比潘安,气质一个温润,一个飒爽的双生兄弟,似乎更加夺目;另外三人,虽则一个俊秀得没有丝毫特色,一个木讷得有些腼腆,一个身形相貌无一出挑,可是,却跟其他几位亲而近之,谈笑自如,这样的组合,岂能不让人多看几眼。
那送情郎的小姑娘,看到站在亭边与家人、朋友话别的几人,目光被吸引,都忘了哭泣;那赶路的行脚商人,刚出城三里地,也要停下马车、驴子,驻足喝上几口水,跟身边的人聊聊天,然后走出好远,还要回头看上几眼;只那送儿子的母亲,专心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外多加照顾自己,天冷记得加衣服,别省着钱财委屈了自己。
过了两柱香的时间,引起了一个小小的交通堵塞之后,那一行人,才终于与依依不舍的家人朋友话别,各自或骑马或上马车,踏上了行程。
这一行人,正是李静、朱说一行。
去年,李静和摩西一同通过了乡试,在应天府三千一百八十六名考生中考中了学究的一百零二人中,摩西排名三十三,李静排名九十七。
过去的三年,李静是真的用心学习了的,初始自学,到向朱说请教,到逐渐能够参与书院课堂上的讨论,凭着前世一直以来的学业上的优秀,参加考试之前,李静怎么着都以为,自己即便进不了前三,也绝对出不了前十。
可是,结果出来,满怀自信的她,却是羞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别说李静真正的女子身份让她不能参加京城的秋试,就是可以,她这种乡试倒数的成绩,去了也丝毫没有希望。更别提参加此次秋试的,还有往年考过乡试各种因缘没有及时去京城应试的人(朱说、万麒、李让、魏纪皆属此类)。
初始,朱说说他今年要进京赶考,李静虽觉得舍不得,但却没有准备同行。
书院四年的相处,李静已经更加确定,朱说是一定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人。
四年下来,李静眼中的朱说,也不再如四年前她初识时那样完美,他也有这样那样让李静不喜的一些小癖好,他的一些坚持,李静也不再一味地隐忍顺从。
但是,四年的时间,李静都没有给出朱说承诺,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两人的相处,说是师生,少了些尊卑距离;说是朋友,多了些暧昧;说是恋人,少了不止些些的浓情。
李静是反应弧比较长的那种人,虽然有着前生的记忆,一向与朋友相处也是爽直不讳的,可是,在面对朱说时,有些本来说出来就变得很简单的事,她就是说不出口,明明好几次话到了嘴边,她又觉得嘴唇像蚌壳一样,任凭自己用尽全部的毅力想把它撬开,却是撬不开,几次都又生生把冲到牙关的话语,或是抱怨,或是倾诉,或是喜悦,或是愤怒,统统都给咽回去。
朱说的性格,内敛稳重,四年如一日的苦读,增长了他的学识,磨练了他本就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让他的性情更加内敛。表白的话,他也只在初识的那一年,最初情动的时候说过。以后与李静相处,莫说有什么动作言语上的亲昵,更是日日比往日更加端方恭谨。常常,让李静觉得沉重窒闷。
至于朱说对李静的心意,他并未再表白过,即使告知李静他要进京赶考时,他既没有明确邀请她同行,也没有哪怕暗示她等待。
二十三岁的时候,朱说或许还残存着少年冲动,加上两人相识的时间,好巧不巧,正是七夕,李静又是在那一晚的花灯会上,于人群熙攘之中,独独被他找到,又在那样的氛围中,对他诉说了压在她心中十几年的心事。即使是突遭变故,身后无可凭依,处境尴尬,前路不定的朱说,在那样的氛围中,也难免动容。
动情容易牵手难,初始,朱说表白时,李静若接受了,两人之间有了哪怕仅仅是语言上的承诺,朱说心中也能有所依凭;可是,李静虽没有拒绝,却也没有接受,给了他一个开放式的答复。
四年下来,李静确实因为他渐渐融入了书院的生活,不论是学问还是修养。但是,李静的身边,一直围绕着一个他觉得挤都挤不进去的圈子,李静虽不奢侈,可是,她并不抵触奢侈,富可敌国的万麒,随手送给李静的一件礼物,都胜过他这四年全部的用度花费;李静虽不轻浮,可是,或许因为作为自小作为男子教养,或许性情使然,她对他身边的人,苏摩西和她的双生哥哥自不用说,万麒、魏纪,还有那个京城来的教授蹴鞠的夫子刘禅,忒也不注意细节。激动时刻,牵手甚至拥抱,做起来从来自然无拘;相较之下,李静对他,却是颇多顾忌,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加,不仅没有变得亲近,反而到了他面前就屏息静气,虽没有了初始的束手束脚,也如她当初承诺的一般睁开眼睛把他看进了眼里,但是,不管她愤怒也好,开心也好,甚至不满也好,在他面前,总是压抑着不去表达。
朱说想要的,是能够与他共度清苦,相守一生,互相扶持,互相倾心的伴侣;而不是一个分明性格洒脱,却在他面前刻意压抑自己、过惯了富足奢华的生活、习惯了被众人环绕照顾没有多少生活常识的人。
可是,李静是朱说初次动情的对象,抛开李静在她面前刻意的压抑以及她的家世朋友不说,李静的性情、见识,确实也是他最理想的伴侣的对象。
但是,如今的朱说,非但没有时间陪伴李静,更是没有办法给予李静她已经过惯了的生活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即便他能够金榜高中,大宋官员是按年资发放俸禄的,他每月的俸银,在李静面前,必也少得可怜;加上他还有母亲要奉养,而李静自小没有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对长辈少一份顺从敬畏,多几分委屈埋怨,他母亲的身份,在一般人眼中,又不是那么能够端得上台面,朱说别的不怕,就怕受了大半辈子委屈的母亲,跟着他再受委屈;同时,他也舍不得李静为了顾及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