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不仅没有让李静以后的家庭生活好一些,反而更坐实了谢氏和朱婷心中,李静仗势欺人、傲慢跋扈的印象。
她分明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的,难道有人帮她出口恶气,她要跟自己的恩人敌对,贱贱地帮着膈应她的人,才算是不傲慢吗?
互相对对方怀有误会和偏见的三个女人,注定会上演一段绝称不上愉快的磨合戏码。期间哪个人控制不住情绪擦枪走火了,就会发展成一个让人茶余饭后谈资的家宅笑话。
晚饭过后,孙冉提议出门逛灯会,李静前两年在山间呆惯了,常常数月就只有她、乔戎、秦广三人,对于那种摩肩接踵的人流,莫名就有一种抵触心理。
可是,为了不想面对家里的这种尴尬气氛,她还是答应了孙冉出门。
孙冉自然也不忘邀请朱婷,她的动机,李静多少也能猜出一些。一个经年缩在内宅的小姑娘,怕是很难习惯闹市的繁华喧嚣。
要是李静开口,朱婷和谢氏还好不给面子的拒绝。尽管李静的身份是郡主,可是,嫁进了范仲淹的家门,就是范家人。可是,孙冉开口,她们要是拒绝了,一来,太不识好歹;二来,生生让人看扁了去。
所以,最终,李静、李让、孙冉、摩西、秦广,还有朱婷一行,就作伴上街了。
至于范仲淹,自然是被留在书房翁婿相谈。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年对李静诸多亏欠,不忍在任何事上让她再难过,李寂绝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门不当户不对不说,范仲淹自己跪求的亲事,范母身边的那个女子,范母对他女儿的态度,新婚就让他那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女儿受这种委屈。李寂当然要看看,范仲淹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够让他那个坚强桀骜的女儿甘心受这种委屈。
(bp;出乎李静所料,朱婷对于熙攘的街市,摩肩接踵的人群,似乎比她和孙冉来得还要自在。
这个时候,李静并不知道,朱说在宋州的那三年,朱婷和谢氏两个弱势女子在朱家,日子过得何其清苦艰难。
生活所迫,朱婷也曾经拿了绣品到绣坊甚至集市出售过。不管是势利刁钻的绣坊伙计,还是纨绔浪荡的登徒子,为了她和身体不好的谢氏的生活,她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应付,既不能让人占了便宜去,也要换得尽量多的银钱。
那种被生活逼出来的智慧与韧劲,是李静和孙冉两个从来没有为生计担忧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后来,李静也是在知道了这些之后,才对朱婷真的释然的。如果不是她真的不能忍受自己的爱情有瑕疵,她甚至想要许她一个身份补偿她。
不过,也庆幸李静的坚持,朱婷找到了独属于她自己的,真正完整的幸福。
那些都是后话,如今,李静仍然为朱婷在灯会上的如鱼得水的自在而负气烦躁。
尤其是,猜灯谜时,孙冉跟晏夫人一样,虽是大家闺秀,却是不习句读的。而李静,虽有过几年的苦读,多是四书五经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