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也还是那张脸,早晨那种让他想到自己是不是晚上该去趟窑子的那种的诱惑,却莫名的荡然无存。
李静想着,让钱家父子、秦广、刘禅都住在家里,又不想给人流言的把柄,所以,刻意买了一座分割出了几个院子的大宅。
好在,乡下地方,宅子再大,倒比不上京城房价的十一,而且,好像是宅子的主人想要迁居内地女婿那边,急于脱手,那样一座与滕宗谅在泰州的房子不相伯仲的大宅,以李静想象不到的极低价位得手了。
只是,相较于李静和钱珏对价位极低的不可思议,滕管家看向他们的神色,却是如看冤大头一般的欲言又止的怜悯。
大概是习惯了做大人物,明明带了他这个当地人来,都没有好好看他的眼色。而偏偏,滕管家与那个卖房子的石员外早年还有些交游,他也不好明着拆人家台面。
(bp;报到之后,范仲淹中间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置办家具、搬家的事,自然也就落在了李静身上。
最好的那个院子,李静留给了谢氏,因着谢氏水土不服的不适,李静暂时安排了红姑住在了厢房,好方便照顾她。
朱婷和秦海,住在了紧挨着李静和范仲淹旁边的院子。
刘禅、秦广,钱家父子,住在了隔着花园与他们遥遥相对的东面的院子。据说,那个院子以前住过这家体弱多病、英年早逝的少爷。
可是,即使这样,李静也没让秦广他们住进紧邻女眷的,仍然空着的院子。
尽管李静不想自家家里住进外人,可是,宅子大了,洒扫、修整,应门,都需要有人照应才是。
最终,李静还是让钱裕在大门外贴了招工的信息。
虽然钱裕也说过可以到当地的人市直接买下人回来,可是,李静心里,总觉得把人如货物一般买卖太不人道了,她还是选择了雇佣制。
不过,那些雇工的规矩,是钱裕定的。
李静看着在她眼里颇为苛刻的条款,以为不会有人前来应征,出乎她的意料,到预定招聘的那一天,她家的门前,排起的长队,都蜿蜒到十字路口拐角处了。
不过是招聘一个厨娘,两个洒扫的丫鬟,两个小厮,一个花匠,一个应门的而已。
外地来的小小的监仓官家里,招聘几个使唤下人,应征者居然如此之众,李静不由的有些担心当地的经济状况。
尽管很为难,最终,钱裕还是精挑细选,选择了预定名额的人。
李静最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红姑给他们量体裁衣,让红姑和朱婷一起,连夜给他们赶制了制服。
至于规矩和其他的,李静自认,她不习惯身为上位者的姿态,就交给钱裕去处理了。
当天晚上范仲淹又是在掌灯时分才回到家里,虽然知道他很忙,晚饭过后,李静还是让钱裕带着几人让他看了看。
那个厨娘带孩子的寡妇,据说曾经在泰州酒楼做过大厨,不知是真是假,李静只是觉得,以极低的月钱受雇来给那些下人做饭,有些可惜了。
不过,母子两人都住在家里。听钱裕说,这样她便可以把自家的房子租出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