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初试,林枫很轻松就入围了,可没想到到第二轮麻烦就开始了。谣言纷至踏来。
“林枫是商业台送过来卧底的。”
“林枫关系硬的很,他不用考就可以进,我们是陪他玩的。”
“林枫因为劫机案的事已经被宣传部列入黑名单了,他就是考上了也白考。”
“……”
林枫自己也被这些谣言搞的不知所措,考还是不考,机会不容错过,他对自己说,如果没考上,那就去聂真华帮他找的公司上班,从此不再吃媒体这碗饭了。这种心态在后来的媒体界特别容易出现,可是林枫恐怕还是滨海市遇到这种左右为难事的第一人。
林枫至今还记得他那天朗诵的文章是台湾诗人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十年之后他还可以准确地背出这首作品。
十来个考官在台下一字排开,面无表情。可当林枫报出自己的名字后,底下的考官开始交头接耳,的确,林枫还没有正式进入滨海市的新闻界,已经成为滨海市新闻界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了。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那一夜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红、黄、蓝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的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到现在林枫还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每次一读起这首散文,他还是不由自主的会想起那天的情景。
三分钟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林枫朗诵完了以后,台下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考官都静静的坐着,林枫不得不又清了清喉咙,考官们才反应过来。
“可以了。帮我们叫下一个。”
发榜的那一天,林枫没有去现场,出于自信,他知道自己会成功,如果出现什么意外,那一定是因为其它原因,一定又是那次该死的劫机案。但林枫对于那次采访并不后悔,因为那是他生命中最亮丽的一笔。
第二天上午,林枫上完班才不紧不慢的到都市频道去看结果,从商业频道到都市频道才过一条街,已经是七月了,太阳有点毒,晒的让人有些睁不开眼,但林枫很喜欢那种感觉,因为一切事物在阳光下的时候都是最中规中矩的。
林枫看到那张红榜了,上面写着他在对台广播部,那是一个他不太想去的部门,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终于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了,他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实习生了。他一直以为自己看到这张红榜会激动起来,因为期待的太久,可是很奇怪,那种感觉特别平淡。
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13…14
&>
都市频道的工作比在商业台轻松多了,林枫的任务就是每周六周日的两档节目,一共才两个小时,采编播合一,也就是说林枫对这两档节目有绝对的权利。办名牌栏目,让领导看看自己的能力,林枫暗自下了决心。
干过了商业电台后,再想适应都市频道着实有点难,因为表面上都市频道开了广播改革的先河,在用人上首推招聘制,但实际上都市频道内部并没有进行什么有效的改革,还是那种老的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风,整个办公室有10个人,却还是每周只做7个小时的节目,林枫一来报到,他们一看有人来干活了,一下就扔了两个小时的节目给他。
对于做两个小时的节目林枫倒没什么意见,因为这比在商业台工作的时候轻松多了。人有的时候太轻松反而不知该怎么办了,都市频道的收听率相当的低,要不是中午的时段还有天气预报和小说连播吸引了一部分老听众,那这档节目的收听率很有可能是零。
没事的时候林枫喜欢到楼下的电视台去聊天,因为那儿还有几个年轻人,林枫办公室里的那些人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平时林枫和他们根本就谈不到一起去。
滨海市电视台的新闻部是林枫最常光临的地方,一开始去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多一点儿新闻线索。可是滨海市电视台的那些记者和林枫以前认识的那些记者不太一样,他们似乎对采什么社会新闻并不太感兴趣,而是更关心一些时政新闻,更爱跑企业,最初他们的谈话林枫根本不太了解,他们每天采完新闻以后经常交流的一句话,“今天的局怎么样?”要是采访回来还挺高兴,他们通常会说,“不错,今天又是两张。”要是回来的时候气不打一处来,那他们就会说,“,看起来是个局,那家企业是傻b,害的我吃了个大锤,下回还想找我去,我不找他的麻烦才怪。”
这种类似暗语的话,让林枫很是费解,直到和他们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