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 / 3)

+A -A

        “二环路发生一起车祸,你们能派记者来吗?”

        林枫听到这样的新闻线索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一起车祸能有什么可做的,那样的事在滨海市天天发生,而《新闻聚焦》关注的都是重大的新闻,八分钟的新闻专题哪需要关注一起车祸。

        “一个老头在二环路的隧道口被四辆油罐车连续压过去,现场聚了好多人,你们快过来看看吧!”

        “好了,我们知道了,谢谢你。”

        按照惯例林枫还是给高卫打电话汇报了一下。然后他又翻起当天的滨海市晚报了,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做大的。

        十分钟之后,新闻线索电话又响了。

        “是林枫吗?”

        林枫一听就知道是高卫的电话,他的声音鼻音特别的足。

        “我刚才打电话给几个记者,他们都不愿意过去看看,你要是有空可以过去看一下。”

        (bp;“车祸也可以关注吗?”林枫多少也有点不情愿,要知道片子拍完了不能播出,所有的费用都要编导来出,浪费了摄像的时间还要被摄像骂。

        “你也不想去吗?我建议你去看一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条新闻都有做大的可能性,越是不起眼的新闻就越考验记者。你不是想进台里来吗?我觉得这绝对是你的一次机会。你和老刘一起去吧,有什么不懂的事你可以问老刘。”

        “他会去吗?”林枫担心叫不动老刘。刘哲,电视台几乎是最老资格的摄像,今年都五十多岁了,平时他们都是叫刘老师的。

        “我已经跟他说过了,他五分钟就会到台里拿设备和你一起出发。”高卫的口气斩钉截铁,不容林枫说一个不字。

        林枫刚放下电话,刘哲就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准备好了吗?”刘哲看都没看林枫一眼,就打开了放摄像机的保险柜,“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

        林枫顺手拿起桌边的话筒线和两盘30分钟的带子就想出发。

        “就拿这两盘带子哪里够?现场的东西如果没有拍足你想补都没法补了。”刘哲的口气听起来有点不顺,林枫担心他是不太想去,被高卫逼着才去的,所以有点小心翼翼。

        在出租车上,林枫才开口问刘哲,“刘老师,这样的片子该怎么拍?”

        刘哲看了一眼林枫,才不紧不慢的说,“这样的突发新闻到现场要一心二用,一方面要充分寻找目击证人,通过他们的嘴来还愿事实真象,二是尽量多找一些现场的证据。但同时要多花点心思在新闻以外的新闻,那就是除了事件本身,事件背后有没有我们可以关注的东西。第二点我就教不了你了,因为摄像的任务就是编导让他拍什么他就拍什么。但我知道一个好的编导要善于从普通人无法观察出的视点去分析每一个事件。”

        刘哲的话多少给林枫一点感觉,但是那种感觉很模糊,让人似乎有点抓不住。林枫到《新闻聚焦》后一直都很自负,因为他连续做了几期片子反响都还可以,但是那些片子都是去报道之前已经心里有底,而且还可以做很多案头工作。更主要的是之前林枫所做的所有片子都有很强的事件性,那样的片子只要把故事讲清楚就可以了,而今晚的事情,一两分钟就可以讲清楚了,那剩下的六分钟还能说些什么呢?林枫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
从省电视台到二环路坐出租车不过就十来分钟的事,但林枫的脑子就没停止转过,可是转来转去还是跳不出那个框框,唯一的办法只有到现场看情况再说。

        晚上十一点钟,二环路,刚下过雨,天气偏冷,所有的因素给林枫的印象是那里没什么人。可是到现场时林枫吓了一跳,原来路边站着数百个看热闹的人。滨海市虽然是个省会城市,可是在大冬天的晚上,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出现这么多人还是少见的。

        一下车林枫就看到鼓楼区交警大队的副大队长庞华正在现场指挥交通。不就是一个车祸吗?怎么会连大队长都出动了呢?

        庞华一眼也看见了林枫:“我们的大记者,怎么车祸也来拍了吗?”

        “头让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挖的。”

        林枫回过头去找刘哲的时候发现刘哲在不远处已经开始干活了。

        “我们的大队长,什么活连你都出动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混在媒体 第13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