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番茄夹蜜饯,婚后的偷情概率为60%;
选择b,即爱吃番茄炒蛋的,婚后的偷情概率为40%;
选择,直接吃,婚后偷情概率为0;
选择,婚后偷情概率为20%;
选择,婚后偷情概率高达99%;
选择,婚后偷情概率是200%,绝对爆棚!
很显然,如果不是有人已经玩过这个测试并且早就知悉答案的话,在我收到的回答里,就不会出现“番茄酱”这样的自选变态吃法了。
柿可吃而不可煮
不以“婚后偷情概率”而论,番茄的种种吃法里面,我个人认为以“:直接吃”和“:糖拌番茄”最佳,尽管这两项选择的“婚后偷情概率”分别占据着两个极端:前一项为0,后一项200%。
直接吃,因为番茄本来就是一种水果。番茄原产于秘鲁和智利一带,由欧洲传教士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华。据《群芳谱》记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一开始,由于水土不服,在中国土地上种出来的番茄有股涩臭,故在中国的某些方言里还称其为“臭柿子”。
也就是说,站在正本清源的立场,“西红柿”的“柿子”属性远高于“番茄”的“茄子”属性,没有人把茄子当水果吃,同样道理,更不应该把番茄当成瓜菜,正是“柿可吃而不可煮”。
英国一家大型超级市场最近引进了一种果皮黝黑、富含维他命,而且味道特别甜美的番茄,在消费者中引发了一场抢购热潮。原因是这种番茄据说具有催情的功能。消息指出,这种被称为的黑色番茄,原产自太平洋的一个群岛地区,当地的海龟吃了这种黑色番茄后,据说交配次数大增,相当的“性”福。
若此说属实,那么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内涵的不明“催情素”,很显然不可以烹饪破坏之,最好的吃法就是生吃,而生吃所导致的“婚后偷情率”为0。这意味着,当催情素水平达到最高,偷情率水平则降到冰点。
至于糖拌番茄,虽然加了糖,也多了个初级烹饪术语“拌”字,实质上也是“直接吃”的延伸。之所以要拌之以糖,亦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于番茄之“水果性”的渴望。然而,无非就是多了点糖,何以选择“糖拌番茄”者的“婚后偷情概率”竟是选择“直接吃”者的200%呢?
虽然绝大多数的心理测验从来都不会解释“为什么”,然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生吃还是糖拌,炒蛋还是色拉,一对夫妇如果每餐都以番茄为主菜,各自的婚后偷情概率相信都会很高。当然,这东西究竟要怎么吃才好,可能还是得取决于你叫它“西红柿”还是“番茄”。
一声尖叫
下载
在听到一声尖叫之前,让我们先来听听“尖叫”这个词。“尖”字形容的是物理学上那种频率和振幅极高的声音,尖叫有多尖?它叫出来的时候,从耳膜到皮肤表层甚至五脏六腑,真的会有被针或者利器刺痛的感觉。很难想象这种“肉肉”模式所造成的刺激竟然会如此震撼。
尖叫因而不失为一种武器,即使不是摧毁性的,至少也是干扰或者防御性的。大敌当前,一声尖叫可能会招来救兵,当然,如果叫得够尖够恐怖,说不定还会把敌人吓跑。但是尖叫毕竟属于一种失控反应之下的失声,凡是强烈的刺激都有可能引发尖叫,比如见到自己的偶像,痛失自己的钱包,中了头奖,挨了板砖,等等,未必都是出于惊恐。安全起见,遭遇危难时还是吐字清晰地直接发出包含了“救命”二字在内的尖叫较为妥当,因为即使当时有人就在附近,但是很难有人能在电光火石之间分辨出你的尖叫是表示惊恐的“吓死我了”还是代表快乐的“爽死我了”。
枪声也是这样,在中东和西亚的某些特定地区,有时表示生气,有时代表高兴。
很少听到成年男性的尖叫,相信除了其比较特殊的发声系统之外,主要是这些人普遍地善于伪装,善于掩盖自己对外来刺激的自然生理反应。成年男性对尖叫的伪装不仅是社会学的,而且还体现在修辞学上,例如,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尖叫改名为怒吼、咆哮或者仰天长啸,并且把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偶像称之为男高音。
物理学的实验表明,男性能够发出的最高的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