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受过伤的心灵更坚强。
这一次,她将重振旗鼓,活出一个崭新的自己。
吕珍自从去了外事学院读书以后,再也没有和苏欣联系。仿佛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来过苏欣这么一个朋友。
就连她的同桌王铮,她也不闻不问,似乎铁了心要跟以前划清界限。
赵爽偶尔会在放长假的时候回家探亲,顺便也来母校看看。每一次都会给苏欣带一份小礼物,表达她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半年之后,大概是需要应酬的事情多了,对老朋友的问候也渐渐少了。
常开心去了遥远的宝塔山下那个红色城市。在新的环境中,她很快有了新的朋友圈,也迷上了摄影。
偶尔她会在信里附上一张照片,有时候是风景,有时候是她的生活照。照片里的常开心,无论是以霓虹闪烁,灯火辉煌的夜景为背景,还是以牛羊成群的黄土高坡为背景,都笑靥如花,明媚无比。
那个叫岳雷的男孩子,她的信中再也没有提及。
到了第二学期,常开心就很少写信。苏欣觉得,以她那样的性格,让她安安静静坐在那儿写信,有点难为她。更何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通信少了,不一定意味着友谊也淡了。
彭凯还是会殷勤地写信给苏欣,认真地向她汇报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执着,让她感觉他有那么一点傻傻的可爱。
人家说,忘记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另一段感情。但是感情这种事是勉强不来的,不像你落水的时候随手捡起个救生圈就能解决问题。
心血来潮的时候,她会写一封简单的回信,心情不好的时候干脆不回。彭凯渐渐从她的回信中看出了她的态度,半年之后,写信越来越少,最后直接寄上一套高考模拟试题集,然后也销声匿迹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用“欣儿”这样的称呼叫她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对自己毫无感觉的人身上,只能白白地蹉跎岁月,令自己受伤。早点看清,早点开始新的追求,对他来说,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一切都尘埃落定,每个人都开始适应了新的生活,每个人都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生活又平静下来。
只有那个叫程远的实习记者,一直跟苏欣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不止一次地建议苏欣将来读新闻专业,跟他一样做一名记者。但是苏欣认为,记者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职业,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而且她的性格不适合这个行业。对于他的建议,她付之一笑,然后一丝不苟地回信。
程远总是像大哥哥,像长辈一样鼓励他,从他的信里,她能感觉到他是那种值得信任,值得被人尊重的朋友,所以他的信她是每封必回的。
苏欣和程远之间的往来,只限于书信,他们谈理想,谈学习,谈写作,从不不涉及儿女私情,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爱好上的志同道合的友谊。所以,跟他交流,是一件令她感到轻松愉快的事。
在他的鼓励下,苏欣学习之余,坚持不懈地写作,偶尔在一些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不痛不痒的豆腐块文章,既丰富了枯燥的复读生活,也算是一种成就。
一年后,苏欣以扎实的功底,超常的发挥,顺利地登上了高考录取榜。看着她,王铮脸上再次流露出四年前刚刚认识她时那种刮目相看的神色,但是苏欣此时相当平静,脸上找不到一丝欢喜。
这一切本该是她的,也早就该来的,只是自己走了太多的弯路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