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住在父母家以后,程远每天上下班开车需要一个小时车程,遇到阴雨天或是堵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更多了。本来这时候新家已经可以搬进去住了,但是婆婆说新房子要空满一年才能住人。程远心想着反正现在到孩子出生,还需要妈妈照顾苏欣母子,一年以后孩子也大了,一家三口到那时再搬也不迟,便听从了妈妈的意见。
苏欣回娘家以后,程远吸取一年前分别时的教训,三天一个电话,一天三次短信,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北方家里,妈妈每天四餐地给她变着花样做饭煲汤,按时陪她上医院做产检,她陪妈妈买菜逛街,回家在电脑里听胎教音乐,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孕期时光。
2010年春节,程远又赶来北方陪老婆和丈人一家过年。过完春节,他带着已经六个多月身孕的老婆返回上海待产。
回到上海没多久,她开始出现产前水肿。先是手脚,每晚睡到半夜醒来,手胀得握都握不起来,脚肿得下床站也站不稳。
八个月的时候,水肿更严重了。她每天只能穿着最大号的拖鞋走路,肚子也像汽球一样一下子膨胀起来。
产科医生建议多活动。家里老公要早出晚归地上班,婆婆和爷爷奶奶忙着做生意,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哪也不想去,也不好意思出门,所以只能等到每天晚上程远下班,两个人牵着手在小区里溜达一圈。
夏天的傍晚是小区里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候。这对即将为人父母年轻的夫妻,成了路灯下的一道风景。一些散步的居民从二人身边经过,都纷纷小声议论,肚子这么大,肯定是双胞胎!夫妻两个相视一笑。他们当然知道不是双胞胎,第一次做b超的时候上面早就明明白白地写着是单胎!
晚上程远给她洗澡,她对着卫生间的穿衣镜。看到自己高高隆起的肚皮,虽然已经上了医院的产前培训课。但是心里还是对生产充满了恐惧。
这些年医院里早已不提倡剖腹产,但是看着她的肚子,夫妻二人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眼看离预产期越来越近了,程远实在不放心这样提心吊胆地等下去,最后托熟人找了医院妇产科的大夫,给医生护士塞了红包,准备安排她剖腹生产。
2010年5月下旬的一个傍晚,苏欣在上海妇幼医院剖腹产下一名男婴。
孩子生下来体重4300,身长59。是个体态健壮的小家伙。因为是提前剖腹所生,没有受到母体的任何挤压。孩子周身皮肤光滑,四肢浑圆如藕,脸色白嫩,煞是可爱。
之前妈妈一直鼓励她顺产。妈妈说生孩子是女人一辈子经历的一次蜕变,自然分娩的孩子聪明,大人身体恢复也快。她临产前心里害怕,不敢告诉妈妈,怕妈妈替她担心。直到孩子平安出世她才让家人告诉爸爸妈妈。
这边护士把孩子送出手术室。守在门外的程远和公公婆婆接过孩子,立即给那边的爸爸妈妈报喜。
程远在电话里说:“妈,孩子出生了。八斤六两,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怎么这么快?不是还没到日子吗?”
程远:“我们剖腹产了。”
挂了电话,妈妈一想到女儿生孩子自己都不能在身边照顾,难过得眼泪直流。爸爸安慰她,大人和孩子都没事就好,过几天我们就去看他们。
出了手术室住进病房,苏欣躺在病床上,程远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一手托着儿子的小屁股,一手托着他的后脑勺,傻傻唤道:“儿子,叫爸爸,叫爸爸。”
婆婆站在跟前笑道:“刚出生的孩子,会叫爸爸就成了天才啦!”
看着公公婆婆望着孩子满脸含笑的样子,她突然想,几年以后,孩子在爷爷奶奶膝下承欢的时候,他的外公外婆却在千里之外独守凄凉,她心里一疼,忍不住落下泪来。
程远见状,忙把孩子交给婆婆,小心翼翼地坐到床边,问她是不是伤口痛了。
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是最敏感的。看着公婆只顾着乐呵呵地逗孩子,她突然感觉在这个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在乎自己,而公公婆婆,不过是把她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此时老公不问还好,他一问,她哭得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