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 / 2)

+A -A

        大米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米饭、盒饭、饭团儿、寿司等等。除大米外还有糯米,用它制成精美玲珑的日本式糕点和年糕。小麦粉制成的食物也不少,其中主要是面包和面条。

        鱼贝类、豆制品为副食。常吃的鱼和其他海产有: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紫菜、海带、贝类等。鱼贝类的烹调方法有烤、炖、蒸等多种。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艺伎也喜欢吃生鱼片、生肉和生鸡蛋等生食,其中生鱼片是将特别新鲜的鱼贝类仅凭刀功即可做成。

        与鱼贝类同样重要的是豆制食品,其中有豆腐、纳豆等,是日本食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植物性蛋白来源。此外,蔬菜也经常食用,做法有炖煮、凉拌、醋拌等。这里特别要提的是茄子,有“一富士、二雄鹰、三茄子”的说法。

        生鱼片、寿司、天妇罗和鸡素烧是特有的日本菜。

        吃生鱼片时要蘸酱油、酱油里还须放上辣根末、萝卜丝、海草、紫苏花。此外盘里还放上一两片紫苏叶,既是装饰品,又是药材,有爽口、消毒的作用。

        天妇罗是用鱼、虾、蔬菜裹上面糊和鸡蛋,放在植物油里烹制成。吃时,蘸一种汁,里面放上萝卜泥,据说是为了解腻、也可蘸细盐食用。

        鸡素烧的做法是在平底锅内放一点油,然后将切得很薄的牛肉片平放在锅底,再放入葱段、粉丝、白菜、鸭儿芹等一起炖。炖时可加入少量白糖和酱油。

        从山椒自慢到汤豆腐,从怀石料理到有职料理、从鲭寿司到鲋寿司、从汤叶到麸馒头;艺伎的饮食习俗和整个日本文化一样,以日本本土为主,同时加入了中国和西方的东西,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如此。但日本菜比起中餐来说,做的成分太少,工夫主要花在摆放上了,所以有人说日本料理是眼睛的料理。不管味道怎么样,口味习惯不习惯,日本料理看起来确实是一门码放的艺术,制作者的艺术气息和美学修养体现其中。日本料理中的会席料理,宴会的时候,大家每人一份,煮物、炸物、刺身、蒸物、渍物(咸菜)、汤、面条、点心一应俱全。

        优美的形象气质——艺伎的礼仪

        艺伎的优雅和矜贵,让她们优美的气质脱颖而出,而这些都得益于她们的礼仪。

        在日本,用得最多的礼节是鞠躬,艺伎更是如此。早晨起了床,鞠躬便伴随着艺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早起散步,遇到认识的人,边说“你早”边鞠躬。对不熟悉的人,可不说“你早”,但轻轻鞠躬是不可少的。接待客人,更会一个接一个地鞠躬。鞠躬礼是站着问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根据恭敬的程度不同,从一般的点头到上身弯至90度的鞠躬。如果是在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坐者行礼,以端坐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触地低头。

        艺伎坐在榻榻米上的正确坐法叫“端坐”,把双膝并拢,双腿弯曲,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这种坐法很累人,脚会发麻。

        和艺伎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她们用来修身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她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觉得难以解渴。

        艺伎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

        艺伎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此外,她们在吃饭前也会说“いただきます!”,饭后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す!”,表示对食物的感谢之心。“いただきます”是指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才能让我填饱肚子。“ごちそうさまです!”则是指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丰富的一餐的意思。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在为每天的温饱而烦恼时,食物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大家从心里感谢食物。为了让大家不要忘记食物的珍贵,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三味线和曼妙舞——艺伎之“艺”

        当然,作为艺伎,最重要的自然是学艺,演艺是艺伎的看家本领,也是培养艺伎气质的重要方式。艺伎主要是学习传统演艺。传统演艺和现代艺术相比,在日本人看来更具有高雅的品位。在艺伎馆汇集的地方,通常有培养艺伎的学校,教授日本传统的乐器歌舞。如京都的校埃陀幸占垦芭な忠眨挂占磕艽恿寄鄙罄囱荼涑膳嘌占康难!=淌诘挠腥断摺11鞴摹10璧负鸵デ比灰舶璧馈11馈6榛取?br/

        艺伎的表演一般用三味线和乐鼓伴奏。三味线是一种弹拨乐器,因有三根弦而得名,源自中国的三弦,大约在16世纪后半叶经琉球传到日本。中国的三弦用蛇皮蒙面,而日本三味线使用猫皮,也有用狗皮的,三味线长约1米,弹奏时右手持拨片拨动琴弦,左手按琴弦调节音节。三味线和筝、笛、鼓一起,成为日本传统音乐的主要乐器。

        据说,乐鼓为中国古代的都昙鼓。现代日本艺伎用的乐鼓,小鼓用手击,大鼓用槌击。三味线和乐鼓都是音色单纯的乐器,越是音色单纯,演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艺伎浮世绘 第5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