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特别疑惑不解的是,开门的一刹那,我明显看到他脸上闪过一丝意外和惊喜交错的表情。
我在头脑中迅速地把眼前这个人“百度”了一遍,确认自己并不认识他,便礼貌地问:
“您找谁?”
“我叫罗云达,是本次研修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想了解一下,你们对本次研修会议的要求和建议,您是哪个县市来的教研员?”
“我是柳林市来的,叫杨雨欣。不过,您来的很不巧,我们寝室的人都不在。您看这样行不,您先忙别的事儿去,等他们回来以后,我把您来的目的传达给她们,然后再反馈给您?”
“您是柳林市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他惊喜地问。
我有些莫名其妙,刚才说的不是很明确么,为什么还要再问一遍。不过,还是耐着性子把自己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又重复了一遍。
“我认识您!不,不是,准确的说,我知道您。我曾经看过您撰写的一篇论文,题目好象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对,就是这个题目。因为您论文的视角比较独特,我们语文教研室的全体老师都阅读了一遍,您那篇文章写的太好了。”
“您过奖了!那篇论文只是我根据工作实践有感而发,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我谦虚地回答。
“我可以进去坐一下么?”
我这才发现,两个人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居然聊了这么长时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请进!”
他进了寝室,模样斯文地坐在我对面床上。
“冒昧地问您一句,您做教研员工作有几年了?”
“大约有十二年了吧?!”
“这么长时间了,难怪您会写出那么有深度的文章。”
“其实,没您说的那么好!”
他正要接言,门外有人喊他:“罗主任,您在哪儿呢,快出来一下,有人找您!”
“对不起,我得出去一下,这是我的名片,希望以后能继续联系。”
我双手接过名片,对他说了声:“谢谢!”
他从床边站起来,并不马上离开,站在对面又注视了我片刻才转身走了。
看着他眼镜片后面温情款款的目光,我异常诧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