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文道:“你是说……”
母亲笑道:“这两年府里积德八字贴儿也不少了,光这么宠着他拖着也不好看,要不,老祖宗挑挑?”
贾母听了,眯着眼笑了一会儿,指着旁边的宝钗说道:“听说玉儿这段时间又迷上了吹萧,今日因缘巧合,你就与你宝姐姐合奏一曲吧”
我听到此,身子已经僵了一半了,眼睛不由自主了越过众人,只向那人望去。
他穿着月白黼纹锦袍,外罩一件白貂皮披风,眉眼一如往日的温润美丽,嘴边挂着一抹极淡极淡的笑容,趁的周围的空气都如春风吹过般的宁静淡然,墨黑的发流水一般披在肩上,顶端的玉蜻蜓青翠依然,翩纤欲飞。
(bp;君子端方,温良如玉。
我抑制住心中蔓延的苦涩,氤氲的双眸迎上他的眼,墨黑的瞳孔深不可测,似是一汪清潭,又如一口古井,醇厚平静。兀的泛起一丝波澜,象是要把整个人都吸进去般。
我痴痴的望着他,想从中找出以往的宠溺、温柔。却见他转过了视线,我淡淡的扫过他身旁,李芄抱着兰儿站在那里,心中,有些刺痛。
琴萧相和自有古例,向来是用来形容夫妻间融洽和美,老祖宗此举无非是想要撮合我和宝姐姐,这样你也无所谓吗/哥哥……
正发着呆,忽听凤姐说道:“宝玉你怎么还在坐着呢,那边琴都摆好了你却还这么悠闲,快起来拿你的萧去!”
我转过头,强笑道:“老祖宗有令,玉儿自然领命,不过我向来喜欢手制竹萧,奏起来才得心应手,别有风味”说完,便命人去外面砍下一杆翠竹来,检出合手的部分现场制作。不多时便以忙好了,我拿着萧,看见宝钗已经坐在厅堂中了。面前摆放着一张通体暗红,看上去古拙浑朴的清雅瑶琴来,她浑身上下简约素婉,趁着这琴,象是一阵清新的风从这金碧辉煌的大厅刮过。
片刻,琴声响起,细腻而深刻,丁冬声清脆悦耳,我轻轻的拂弄着萧管,将它竖在唇边,深吸长气,与之应和起来。
顿时,一股缠绵悱恻的清越萧声扶摇而上,与琴遥遥相和,我微侧过头,看着母亲与老祖宗满心欢喜的神色,和哥哥,垂下去的颈脖。闭上眼睛,萧声越发的凄婉,与琴声隐隐有相剥离之感,飘然出尘,似哭泣,似诉说,似怀念,似化蝶飞去入梦又如梦。
一时之间,萧声呜咽变幻,寻不着根基,似是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思念、悲痛。连琴声也不得不为之变调、相和。但是,就算如此,琴声也未失之本色,令我不得不叹息,宝姐姐的奏琴技巧。
一曲终了,众人久久回味,我还没有缓过神来,便看见母亲指着我笑骂道:“你可好,连奏个曲子都不肯老实,还中途变了调子!要不是宝钗灵敏,我看你怎么奏的下去!”
宝钗抚琴笑道:“姨母谬赞我了,我倒不是转变的快,只是想着宝兄弟这精灵性子,肯定会搞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可巧让我猜着了!”
凤姐挖苦道:“只想者就知道?我却不信,你们肯定是那个‘什么灵犀一点通‘来着,老祖宗,看见没,好事要近了”
她这一番话说的老祖宗她们都笑了,我扭扭头,看着宝姐姐通红的脸色,淡淡道:“二嫂子开的玩笑可大了,幸亏这都是自己人,说说没什么,要是在外面传了出去,可要宝姐姐今后怎么入选呢?”
本来微笑着说话的母亲一听我的话,脸都沉了下来,看着讪讪的凤姐说道:‘宝玉都是快娶妻的人了,说话怎么还是这么没大,没小的!”
我一挑眉,握着萧管的手不禁用力了几分,轻笑道:“玉儿年纪还小,母亲是不是考虑的太早了?”
王夫人的脸又阴沉了几分,正想说话,忽听贾母道:“罢了罢了,原先也有几个道士、和尚说过玉儿此生不易早娶的,往后不许再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