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永安偏殿。微弱的烛火摇曳闪烁着,映着殿中的两三道人影。
中书令高允、司徒步六孤丽、上公拓跋常英等人正仔细审阅着每一份奏章——
太常令上呈奏章禀报:太常寺观测星象,发现“彗星见于大微”、“荧惑人大微”,预测近日内恐将有“兵丧并兴、国乱易政、臣贼主”,“臣将戮主,君将恶之,仍犯事荐也”等祸事发生。
外都曹奏事中散上书,指陈康王身受皇恩浩荡,不但不思反馈,反而结交卫士巫觋,从事巫蛊害人之事,应请下旨严办。
卫尉寺上疏奏称六月初五,于城西有皇子意图谋反,请求出兵逮捕及杀无赦。
“这是怎么回事?”高允的眉头深锁,看来十分苦恼。
“怎么尽是些参奏康王谋反的东西?”司徒步六孤丽也大感惊讶。
“自古以来,皇室子弟相争王位之事也不是没有,更何况康王的声望不差。想来,或许是一颗‘不服’之心作祟。”上公拓跋常英捻须说道。
“康王这孩子是我从小看他长大的,他的性情沉稳雅秀,我并不以为他会做出什么弑上谋反的举措。”司徒不以为然地说。“令公,您觉得呢?”
高允升任中书令一职之后,朝野上下都尊称他一声“令公”以示尊敬。
“司徒、上公,下官心中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高允并不相信康王会做出这种事情,但眼下他也没办法替康王辩驳,因为他手中没有证据驳斥这些不实传言。
“依我看,卫尉寺上呈的六月初五的行动应该允准。倘若真的发现意图不轨,那就是罪证确凿了,我们也好名正言顺地逮捕他依法治罪。倘若没有的话也无所谓,就当是一次出兵演练也好。总而言之,像‘谋反’这种事情是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能错放一人纵虎归山的。至于其它参章并无确切证据,就先搁着吧,等皇上回来之后再行定夺。”司徒步六孤丽建议道。
“就这么办吧!令公,您看如何?”
高允想了很久,才缓缓地说:“启禀上公、司徒,下官以为我们可以同意六月初五卫尉守出兵,但却不能格杀勿论。倘若真有阴谋反叛情事,也必须将人犯捉拿起来,好好仔细审问一番;否则可能会有漏网之鱼而无法斩草除根。”
其他二人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批准了卫尉寺的参奏;但也特别交代下去,无论如何都要生擒活口,不得格杀勿论。
东市乐律里“醍醐坊”。坊中二楼临窗位子坐着一个年轻的贵公子,他正优雅地举起酒杯喝着佳酿。他看起来神情凝重,似乎是想着什么想得入神了,因而并未汪意到身后有另一个人走近。
那人见这位贵公子浑然不觉,便以扇子轻敲他肩头。
“在下来迟,让公子久候了,失敬失敬!”
“冯兄请坐!”陷入沉思的康王被唤醒,连忙起身相迎。
“不知公子找我有何要事相商?”冯熙开门见山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