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的秦始皇咸阳坑儒,与卫宏所记骊山坑儒在地点、人数、坑埋方式上都不同。如此说来,秦始皇之坑儒,应该有两次,你怎么确定是骊山硎谷?”老教授言辞犀利。兼且学术高深。辩起来咄咄逼人。
秦江苦笑:“咸阳实际不算坑儒,而是围捕过程中。有小部分方士被杀,之后才进行集体掩埋,赢政之所以要坑儒,其实多半原因在于方士,当时的方士,已经纠集成了一个大团体,协私罔上,越来越趋向邪教发展,儒生呢,时值政见与赢政相左,才受到殃及,直到所有人都被拉去骊山硎谷活埋,才谓之为坑儒。”
如果梦是真地,秦江确定自己亲身经历了那场浩劫,误差应该不大。
老教授展颜笑笑:“这是你地猜测吗?”
底下窃窃私语:“恐怕他真的穿越过!”
“闭嘴!”
秦江不由静默,我能在地图上给他指出实际方位吗?虽然得以印证,但同时也会掀起惊涛骇浪,若人问起,你是如何知晓两千多年前的事情?怎么自圆其说?
“好,这位同学的臆想,也算是个思考方向,接下来”
突然,秦江鬼使神差道:“在咸阳愍儒乡,是不是挖出过散乱的弩箭箭头?”
“是的。”
“是不是可以证明,咸阳不是坑儒,而是杀后掩埋?”
“是的。”老教授忽然发觉,自己无法反驳这个理由,更令他惊讶的是,这类不见尸骨地悬念考古,只是试探性挖掘,电视没有录播,鲜少人知道,看来这位同学有点真才,不象哗众取宠之辈。
秦江再追问:“教授,秦书简中,某些重要典籍,是由格木制作地吗?”
老教授意外的点点头:“同学了解得很深入,所有人都以为竹简,都是用竹子做地,其实这是个误区,赢政时期确实有少数简,用特别地材质制作。”
秦江又弱弱的问:“秦军军乐,用的是不是聂政刺韩王?”
老教授昏花的眼睛,忽地暴出精光。这一问接一问,问出了他曾经的怀疑,问出了心中的深层设想。“同学,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
356、离散
下课后,秦江太监似的随在老教授身后,亦步亦趋进入他的办公室。
第一眼,便是几个大木架,上面堆满了坛坛罐罐、尺椽片瓦,人穿梭在其中,便能轻易嗅到缕缕久远之息。与其说这儿是办公室,倒不如说是收藏馆实在,在学校内,能享有单人独室的教授,地位肯定不低。
彼此还没坐定,老教授就迫不及待问:“咸阳城内的军队,使用什么样箭头?”看来他是上心了,想考量一下秦江的能耐。
秦江很不想回答,可谁让自己在课堂上,蹩着一口气不服,和老教授辩论呢,既然显露了峥嵘头角,爽也爽过了,自然得接受人家接下来的质问,靠!祸从口出,现在是骑虎难下了。
瞧这老头一脸饥渴的样子,怪可怜的,好吧,纯学术探讨,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
秦江努力回忆的神态,不似想像着图文,更象是追思曾经的所见所闻,老教授不禁生出荒诞感,莫非,他穿越了?
“护城军多配劲弩,射程大概150米,或许是由于咸阳人口密集,为怕误伤的缘故,才使用短弩;箭嘛,是三刃镞,头部较之青铜器,呈反常的粉灰色泽,应该有毒。”秦江心怀敬畏,秦军人人手持犹如单发火绳枪一般的远程武器,一拨箭雨过去,再行冲杀,谁能与之匹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