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1 / 6)

+A -A

        八云寺道。

        “爸爸。”

        “主人!”

        两者回应道,纷纷走向八云寺。

        及时在他们眼中八云寺离开了两年,但在这两年时间里,她们的容貌倒也从没有变过。

        希尔薇除了没有继续带着镣铐之外,一切依旧。唯有衣着比起两年前鲜艳了些而已。

        苏莉则仍是那萝莉的身躯,绿色的头发。

        “你们在这干什么呢?”

        八云寺问道。

        “捉蟋蟀。”

        苏莉答道。

        “最近一个月幻想乡的赌场出了个斗蟋蟀的盘口,我在那里连输了三回了。所以……我就想来这里捉个蟋蟀回去在杀一盘。”

        斗蟋蟀,也叫斗蛐蛐。亦称“秋兴”、“斗促织”,即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蟋蟀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

        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至今的观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化。至于斗蛐蛐这一活动起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没有资料可以证明,但宋代朝野内外大兴斗蟋蟀之风,并将“万金之资付于一啄”,已有史料证明。

        清代比赛益发讲究,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让它们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

        总之,这项活动自兴起之后,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长兴不衰。

        真正的蟋蟀名产地是山东齐鲁大平原,而山东德州市宁津县的蟋蟀更是非同凡响,宁津种的蟋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体质强健、凶悍,有顽强的斗性、耐力。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蟀多次胜出。

        以前在秦朝的时候八云寺也玩过,只可惜八云寺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周遭的人们都不懂斗蟋蟀,随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怎么来这里?捉蟋蟀你至少也要听到蟋蟀的鸣叫才能断定这里有蟋蟀可以捉吧?”

        八云寺疑惑道。

        八云寺疑惑,那苏莉也是一脸苦涩。

        “我也不知道啊……那个盘口定下的规矩是不能使用妖怪蟋蟀,可……正常的蟋蟀都已经差不多快被那些赌徒捉完了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的母亲是妖怪贤者 第371章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