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3 / 5)

+A -A

        燃灯身后的接引和准提瞪大了眼,不敢相信刚刚所发生的这一幕。

        “乌鸦反哺决。我师父只教会了我三种练气心法,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卧冰求鲤!”

        这么一说远在天庭的众仙都懂了,懂了这三种心法所蕴含的意义。

        ‘孝道’。这便是八云寺给道子的心法所蕴含的意义。

        乌鸦反哺,成语,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出自《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乌鸦是一种通貌丑陋的鸟,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的厌恶,但他们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这种传说过去除《本草纲目》中提及以外,当时无任何其他证据出现。同时,包括《本草纲目》在内,都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这种行为的科学解释方法。

        将鸟类的这种行为模式解释为报答母恩,是古代特有的一种道德绑架模式,其特点是以低级生物行为模式引喻高级生物行为模式中受人推崇的行为方式,相近词如“羊羔跪乳”等。正常的、可接受的一种解释是作为群居鸟类,乌鸦是有可能在自己吃饱的前提下将食物分给其他无法独立获取食物的同类。

        但暂时没有办法分辨这种行为只是一种单纯的反射性行为还是具有高度逻辑思维与高级情感的共同作用的后果。但就脑容量与脑结构而言,鸟类应在智商、情商等各个脑功能领域居于低级水平,以此来推断,乌鸦反哺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只是乌鸦的一种反射性行为模式,与它的思想道德标准及它与老乌鸦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羔羊跪乳,则指的是刚刚出生的羊羔喝奶时,每每都会跪下前肢。

        但其实羊羔跪乳是由羊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羊生来就会,和孝道,感恩无关。

        卧冰求鲤则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搜神记》卷十一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这三道故事,便是八云寺创造心法的三个蓝本。

        乌鸦反哺便是吸收天地间的灵力,法术,佛力去炼化,炼化灵力的同事强化自身,同时,呼出比吸收的灵力更庞大的灵力。

        相当于,今天你得到了一块钱,你用一块钱买了东西,而后直接从嘴中吐出一块钱以上的零钱,而后再得到那些零钱,再次使用,再次吐出。

        在增强自身的同时,吐出更多的灵力。相当于无中生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的母亲是妖怪贤者 第411章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