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5 / 6)

+A -A

        “娘……娘……娘……”

        “骗……骗……骗……”

        这七个年过半百,白发苍苍,嘴里说不出半句话,一看上去就像是帕金森综合征晚期患者的老头,便是七部尚书。

        当今大明帝国实际上的掌权人。

        由于这个世界的大明帝国发展进程简直就像是被秋名山老司机带错路一样的原因,现如今,大明帝国的朝廷制度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以往的官位与官制只保留了‘六部’,并多出一部,其余的,则被全部撤销了。

        包括当年在大明历史上留下过厚厚一笔的‘锦衣卫’,且,除此之外,六部本身也经过了一番大整改。

        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

        明朝以前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南北朝亦有六部,然名称因王朝而异。

        隋初六部名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宋代因之。

        元代改统于中书省。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

        吏部。

        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的母亲是妖怪贤者 第419章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