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今天看到了郑明堂做的样子,称实的老百姓看不透里面是什么,但是表面上的东西却是看得真真切切的,县委书记,那是多大的官啊,居然给我们鞠躬致歉,于是一个个都被惊呆了,久久没人说话。
不单单是老百姓,跟在郑明堂身后的官员都搞不清老大这是要干什么,这一出秀是做给谁看的?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丁二狗反应那么快,这是到了梨园村管区地盘上了,他不能让县委书记的秀砸了锅。
“谢谢郑书记,谢谢郑书记”。丁二狗带头喊了一句,然后呱呱使劲鼓起掌来,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于是掌声一片,村民里居然还有几个哭出了声音,丁二狗看了看,心想,真他妈的是时候,回头一定奖给他二百块钱。
蒋明杰虽然站的比较靠前,但是人不是很多,所以丁二狗离他也不远,他看的很清楚,这一次是丁二狗最先发出的声音,最先鼓得掌,想到这里,他不禁有点惭愧,自己真是大意了,居然差点让老板丢了面子。由此不禁高看了丁二狗一眼,这个家伙够活的。
大家饿看肚子等待看县委书记的秀结束,但是老百姓可不管这个,好容易见到这么一个和蔼可亲的大官,都抢着和郑明堂握手,而郑明堂仿佛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来者不拒,光是握手寒暄就过去了半个小时。
“郑书记,天不早了,要不先简单吃点,我们下午去工地看看”。丁二狗上前劝说道。
“小丁啊,你修路都没有钱,哪来的钱请我们吃饭,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和这些老百姓比起来,肚子里的油水还是太大了,这样吧,天不早了,我们今天还得赶回去,我们现在直接去工地,看看施工情况,一顿饭不吃饿不死”。郑明堂看了看跟来的这些人说道。
这下丁二狗没办法了,既然郑明堂这么说,肯定不会有一个人敢说自己饿了,尽管确实已经很饿了。
蒋明杰脸上挂着淡淡的笑,这是一个秘书招牌式的笑容,但是内心里苦笑不已,他天天安排郑明堂的食宿,他清楚得很,郑明堂今天早上的菜谱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二两挂面,一张葱油饼,而且是九点吃完的饭。郑书记这会会饿吗?
但是这些陪着的人一大早就起来准备迎接郑书记大驾了,有的还没有吃早饭,不过这些人现在也不饿了,因为已经饿得不饿了。://bp;(bp;第158章梨园村的明天
从梨园村到山里工地已经修好了可以双车并行的砂石路,虽然还不是很平坦,但走路的总体质量已经比从梨园村去临山镇的路况好多了,这一次还是同样,丁二狗坐在郑明堂的车上,只不过这一次丁二狗坚持要坐在副驾驶上,理由是在前面指路,其实路只有一条,还用指吗?
“丁长生,这些路都是你们修得吗?”感受着在山区里行驶的路况情况,郑明堂问道。提供://bp;“郑书记,这些路应该说是梨园村的前任主任带着梨园村的老百姓修得,虽然那时候没有这么平坦,因为那时候没有铲车等重型车轧路,全靠牲畜拉着石磙轧出来的”。
“嗯,这个人是个现代愚公啊,愚公不死,挖山不止,这种精神要作为梨园村的精神延续下去”。
“郑书记,你的话我记住了,等这段路修好之后,我们会在梨园村这一段给这位现代愚公立一座雕像,以纪念他的这种精神,让梨园村的子孙后代都记住这位现代愚公”。丁二狗好像渐渐的摸准了郑明堂的脉搏,那就是喜欢表面的功夫,这还不好办嘛,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至于到时候是不是这么办那是后来话,现在的关键是要哄好这位县太爷,不然的话,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小丁,你这个主意好,这种精神是值得纪念和发扬的”。郑明堂果然很高兴。
“郑书记,前面转过弯就到了”。丁二狗指着前方说道,虽然是砂石路,但是车速并不慢,因为从临山镇到梨园村这一路司机都开的小心翼翼,到了这砂石路那就算是好路了,所以车速并不慢。
只见前面路的尽头整整齐齐的停着挖掘机和铲车,挖掘机高高的将挖斗举起,铲车也是一样,每辆车上都系着红绸子,有的是红布,一看就不一致,但是这并不影响观感,更为让郑明堂高兴的是,这些车辆的前面站着二三百人的梨园村百姓,今天他们放假一天,就是为了好好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刘香梨说的很清楚,今天什么活都不用干,只要让领导高兴了就是最重要的事。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等车子刚刚挺稳,丁二狗率先下车后,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就在山谷里响起,还带着一阵阵的欢呼声,郑明堂感到很满意,他最享受这样的感觉,于是整了整衣襟向前走去,后面跟着县里来的一些领导,又开始了握手问候,虽然不可能和所有人握手,但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这也让梨园村这些老少爷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官的尊重。
“郑书记,我们村为了修这条路可以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给我们讲几句话吧,也好给我们鼓鼓劲”。刘三这小子平时虽然狡猾,但是但凡遇到正儿八经的场合从来都是三缄其口,今天这是怎么了,居然敢要求县委书记给讲几句话,还鼓鼓劲,真是变了性了?
丁二狗看向刘香梨,好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刘香梨的眼神也飘了过来,但见刘香梨眼含春意,嘴角玩玩翘起,得意得很,看来也不是丁二狗一个人看出来郑书记喜欢什么,如果说前面的场合还是丁二狗安排的话,那么后面这一句让郑明堂讲几句话的创意肯定是来自刘香梨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讲的,如果真要讲,那只能说这条路修得太晚了,我们海阳县多山多丘,这是不争的事实,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被这座山锁在一个狭小的地方,只有突出去,才能使海阳县的经济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前我们县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说我们这些当领导的把方向看错了,我们一直走向白山方向突进,但是事实证明,在白山都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之前,什么好事都还轮不到海阳县,但是有一个人给了我们新的思路,那就是我们可以两条路线走路,甚至以后主要就是依赖临山镇这条线,通过梨园村打开一条更近便的路,这条路比通过白山出去更加的快捷和方便,也就是你们现在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