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2 / 2)

+A -A

        所以,我想,等天健懂事以后,我就应该也需要告诉她,必须尊重护工,因为她们是曾经离你最近、照顾你最好的人。进而,必须尊重农民工,尊重所有的弱势阶层,只有这样,她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与护工们聊天,你可以感觉到她们强烈的无奈情绪。比如,她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从来没有节假日,即使是在法定假日工作,也享受不到双倍、三倍工资。一个护工说,春节里她们照样像平时一样工作,而医院所能多给她们的,只是12个免费的饺子。

        12个饺子,就打发了一个护工的春节,这是什么现象,其中含有多少让人辛酸,又让人愤怒的东西?要知道,护工是工作和生活在医院里的,而医院尤其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圣地。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医院如此对待最底层的护工。

        不但如此,医院还要从护工身上赚钱。因为每位病人住院时,都要向医院交一笔护工费,标准是每天50元,而护工的工资标准是1030元,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有不足40元。可是,一个护工需要照顾多少人呢?

        以昨天晚上为例,一个护工需要照顾60个病人,可以想见其中的劳累。即便是白天,整层病房也只有3名护工,每人平均需要照顾20个病人。照这样的比例来算,你可以想象,医院又从护工身上挣了多少钱。从我的观察来看,她们基本上没有闲的时候,偶尔聊一会儿天,也会被人批评。可以说,她们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基本上被填充得满满的,她们挣的钱是标标准准的辛苦钱。

        23时22分58秒,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老师,专门从美国打来电话祝贺天健的降生,他说:“保印,祝贺你有了一件贴心小棉袄。”聊天时,他告诉我,他自己的儿子,今年25岁,现在美国纽约的某医学院读书,已经读完了四年的医学院,又正在接着读三年的哲学。

        于是,我们就此话题聊了很多。对比这家医院对护工的做法,我对徐老师说,中国的医生培养,只培养医学技术,而不培养对人本身的了解,以至于中国的医生不少成了机器,他们的眼里常常没有“人”。对中国的医者来说,这又是一个多大的悲哀?我想,假如所有的医生,都能像在美国一样,也学一学哲学,学一学关于人的哲学,也许他们的行医,以及对人的管理,可能就不会这样冷血。

        与医生相比,底层的护工们反而更有人情味儿。照顾天健的护工中,有一位和我同姓,是我的本家,并且也是河南人。她对天健的照顾,非常周到和细心。喂天健吃奶时,别的孩子是躺着,只有天健是抱着;夜里,天健哭的时候,她抱着天健在走廊里一趟趟走。当天健被抱去吃奶或洗澡时,她就会指着天健,对别的护工说:“这是俺娘家侄女,俺当然要亲。”所以,只要天健被抱过去,别的护工就会半开玩笑地对她说:“瞧,你娘家侄女来了!”

        顺着这种说法,我也就顺水推舟,将她称为天健的“姑姑”。既然“认了亲”,她照顾起天健和妻子来,就更加认真和亲切。下午,我在药店买了野藕粉,准备冲给体温已经正常的妻子喝,好让妻子通一通肚子里的胀气,她看到以后,马上去端碗,说:“我去冲,在水房里,直接用开水冲,更好。”

        虹桥书吧bp;第18节:梦中的微笑护工的泪光桑拿的天气(3)

        很快,她就快步走到水房,直接用开水冲了一碗野藕粉,边走边调,真正像一个自己家大姐的样子。说实在的,这一幕,让我很是感动。

        从她们的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