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莉说:“杨云波来了,我特意来跟你说一声,就怕你来找我,或者给我发短信。”
说完,李伊莉转身进了办公室。
李伊莉倒是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还坐着其他同事,在改作业,或备课,或批改试卷,或闲聊一些管班经验。也不可能再跟李伊莉说什么。
同时,徐勇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李伊莉老公来了,杨云波来了,杨云波不就是她那个在二中任教的老公嘛。喜的是,李伊莉没有说“我老公”而是说的“杨云波”心里显然对杨云波没多少感情,这就好,这就说明李伊莉对自己还是有情感的。
嘿,有门。
呆了许久的徐勇,也转身进了办公室,拿了教材,备课本,进教室上课去了。
作者题外话:每天更新中,请多支持。
上架感言
亲爱的读者:
你们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冷雨的支持。
不错,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时,这本书又要上架啦。呵呵,不看请安静的走开,不必留言骂作者啦。
《办公室情殇:错爱的伤与痛》的写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经过两次修改,三次反复,终于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我也明白,我的水平始终有限,但我一直在努力提高。相信每一位关心冷雨的读者,都可以看到。
说起小说的写作初衷,其实很有趣,那时我刚好看到一则新闻,贵州女教师和两个男学生之间的新闻,相信很多人看过这个新闻。我再联系到自己所工作过的中学,觉得刚好找到一个写作的契机,触发了我写作的某种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部小说。
但与此同时,我还在继续另一部小说《东莞情事》的写作,就放下了这部小说。但我的风格是绝不做太监,我也答应这部书的读者,写完《东莞情事》就继续写《办公室情殇》这部书。
小说中的人物其实是我的朋友,有的甚至是我自己。我承认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人。但我仍要说,小说有虚构的成分。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说,文学是虚构。
我是深刻认同他的观点的,文学作品是虚构,虽然某些地方动用了我真实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但无疑,整体是虚构的。虽然有些当过老师的读者一看就知道,我写的确确实实是教师生活。不错,我当过多年的老师。就是现在,每周也要给学生上十二节课。对教师的生活体验可谓深矣,但我要说,文学是虚构。不必较真。同时,我们也有这种认识,文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你尽可以对我写的小说不满,但也不必过于较真。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编辑栗洋、艾言的支持与关心,以及多方面的指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谢谢。
也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冷雨的读者朋友们,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冷雨。谢谢。
上架后,第一天更新三万字,以后每天更新六千字以上。小说上传分享
充值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