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2 / 3)

+A -A

        我们的三阿哥玄烨就不同了。他的头自从离了宅子就没有好好的直直的看着前方过。只见他:原来被宁芳强迫着紧握着她右手的左手已经成了紧攥着宁芳裙摆的架式亦不知,两只黑黑的眼珠子不停忽闪着在两岸的店子里搜索,那颗还小的头颅似乎太过灵活,频繁地左右转悠,看到惊奇的还能张着小嘴,当然很快就收了回去。

        宁芳走的不快,却仍是让他不能尽性,俨然是身后拖着个人裹。她只是摇了摇,配合着小孩子的步伐拖踏着前行。

        下载

        这个夏日的黄昏,太阳还真真的挂在天边,街上有着明显的燥热,这一行七人却没怎么在意。

        转过一个街角,行人多了起来,明显是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宁芳见有不少无店小贩垒出来四角的粽子。

        “素心,离端午节近了吗?”

        “主子,明天就进五月了。”

        宁芳点点头,这是来了清朝后自己遇到的第一个节庆(其实还是有其他的,只不过我们宁芳病过去了),又不在宫里,自然兴致很好。

        “那你们家乡都有些什么传统过节呢?”

        “穷人们左不过是挂艾草、菖蒲于门前的,要是住在乡间,也有捉了蛤蟆给小孩子吃以治百病的。家里有些底子的,怕是要弄个什么沐兰汤洗浴的,再则带个避毒荷包,或是斗草的。”

        “兰汤?是兰花澡吗?”

        “主子不知,这里指的是菊里的佩兰,有香气的,可煎水沐浴,不是常得的物什。”

        “有什么原因吗?”

        “老俗里了,只是这么传着,说是可治皮肤上的病并去邪气之类的。”

        宁芳见玄烨听到这里拧了拧眉,便记了心里。

        “那斗草是什么?”

        “那是雅人们的玩意,奴婢幼时浅浅的听说过,据说似乎是用药草作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用‘狗耳草’对‘鸡冠花’。”

        宁芳听的云里雾里的,对这不通。

        “得得,你们呢?”

        “奴才是山东人,奴才乡里那儿也是有些俗习。端午当天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也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还有临县里七岁以下的男孩带麦稓做的链符子,女孩带石榴花,并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仙骨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那得得果然灵的很,见主子爱听这些浅趣的,嘴皮子不停的说了一圈。

        见他说完了,跟随的两名侍卫中的一名也接了口,因着得得后半场说的汉话把宁芳斗乐了,他也用了汉话回道:“南北方不论是哪儿,这节总是要过的,只是习俗不同,南方的总要细致多样些,奴才祖里北方的,也就吃些枣粽,采些嫩叶蒸晾成茶喝的。到没有那么些讲究。

        宁芳听他话虽不多,却不谄不媚,对比浅浅,音色纯亮,不禁细看了两眼。二十多岁,一身深蓝的长褂很一般,鹅型脸上剑眉峥崆,一双眼睛活活的,并挂着到位的令人不厌的笑容,却是比胖子老公顺眼多了。

        “你是哪里人?”

        “回主子,奴才祖籍盛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帝后耕耘记 第12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