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大夫所见,我的银子可以救多少人呢?”
“以夫人那件大麾来看,自然是不少的。”
宁芳点点头:“自然是不少的,两三个城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大夫要救的只是两三个城的百姓而不是更多的百姓吗?”
游大夫拧了拧眉,看向宁芳,好久才问道:“夫人——可是有法?”
宁芳真诚地点首。
那游大夫立马起身上前,温腕以为他要干什么,立时挡在宁芳面前却见他扒拉开温腕便跪在宁芳面前直道:“夫人要是可救再多的百姓,游某愿奉夫人为主,倾技相助,一生为牛为马。”
宁芳菀尔:我不需要牛,也有马呀,要你这个人当什么牛马哩。
使了温腕扶起大夫坐下。
“我知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实说,我真没什么本事,也就是有些个银子了。原本真是无所事事……可人不能总是这么活着。大夫爱护百姓之心我见了,百姓们们的不易我也见了,大处我是真帮不上什么。看你们如此为自己在意的人事、信仰忙碌,我也该为我在乎的人做些什么不是嘛。先生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在周边买上些田地,找些懂农活的好手帮忙企划着种什么。再在近边建个医馆,以后穷人们生了病没钱付药费的没关系,记个姓名,等到身体好了便到田里种上一棵果树什么的抵那药费,当然,种子什么的有我们出。等着田里种的东西收成了卖出去,也能贴补些医馆,不会有银子花完的一天。而那些没田没地连饭也吃不上的我们便收了他们住在庄上当常工了,包食包住,只是要下地干活。”宁芳怕大夫说她钻钱眼里去了,忙解释道,“毕竟人不应该不劳而获,不然对那些付出劳动的就不公平了,先生你看——”
那游大夫没有说什么,只是跪在地上实实磕了三头:“谢夫人大恩。”
到此,宁芳含在嗓子里的忧虑才算是吞咽了下去。
我可不是地主。虽然是真的想替小三省些银子呢。
春天有多近?也许就在你的指间。
宁芳他们忙着建庄买地招人大干特干的时候,紫禁城里的玄烨也收到了份大礼。
“嘣嘣……”几声,远处的把子便炸开了花。
玄烨兴奋地仔细再打量手里的“连珠铳”:“这东西是何人所造?”
杰书营里使来的副领道:“前几月有个叫戴梓的浙江人投到王爷麾下,进献了此连珠铳,说是发明的此物可一次连射二十八发。王爷实射真的如此便急急谴微臣进京回承。”
“戴梓?戴——”玄烨把此人往脑海里一搜扒,便想起宁芳说道过一个与南怀仁有隙而不得志的造枪姓戴的,怕就是此人了。
“李德全,传旨,即刻宣戴梓进京面圣,不得有误。”
这一年二月戴梓正式走进历史舞台,被委以武备院郎中,正四品,全面开发枪炮事宜,直接对皇帝禀承,不受他人干涉。这一年,戴梓二十五岁,历史上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没有如历史般沉匿,先后在少于八天内仿制出荷兰的“蟠肠鸟枪”、西班牙的“佛郎器”、比利时的“冲天炮”等。此人还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必于康熙十五年随新一期外留生留学西洋。因性格一直耿直,一生受排挤无数却终生被上所护。如此受恩男儿又岂会不报,故倾其一生委于帝下,因不断改进“连珠铳”这等机关枪而闻名世界。“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的悲哀没有在戴梓身上重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