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江采萍、刘观音带着两个小和尚踏上了前往黄村的路途,这是游击队最隐蔽、最安全的据点之一,也是她们失散后可以寻找队伍的另一处约定地点。江采萍和黄村的白胡子老伯等很熟悉,青秧也知道此地,不过大家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前往黄村,所以她选择了在破庙等候战友,一则黄村路途遥远,自己体力不支,二来她也怕暴露这最后的据点,但她没想到敌人仍然跟在了她身后并连累了老和尚和村子里的乡亲,这成了青秧死前最后悔的一件事。
红翻天第三十六章(3)
江采萍和刘观音掩埋了青秧,揣着满心悲痛,带着两个小和尚来到了黄村。她们刚到路口,就看见拐子几个打着火吊去阻止胡子老伯处决周春霞。拐子的想法很明确,他认为即便周春霞是叛徒,也不能这样草率处理,起码可以留着她去和周春强讨价还价,换几个被捕的红军战士回来或者弄些枪支弹药什么的,再不济也能为游击队搞些活动经费。
拐子听说周春霞被捕后坚贞不屈,根本没有叛变,急得头上直冒汗。江采萍和刘观音则如雷轰顶,众人打起飞脚一齐往后山窝跑。说来周春霞也是命大,居然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被救了!
由于惊吓过度和身心疲累,周春霞被救后昏睡了大半天。这段时间江采萍和刘观音一直守在她身边,偶尔对视一眼,彼此眼中皆是泪水。
刘观音特别内疚,她趴在周春霞床前喃喃说了好几声“对不住”,还抓起周春霞的手打自己的嘴巴。她恨自己不负责任地咒过周春霞。周春霞睡得极沉,有时睁眼瞄一下,转瞬又合上了眼皮。
“队长,你说大部队还能打回来吗?”
想到严峻的形势和近日牺牲的那些战友,一贯坚信革命必胜的刘观音也有了几丝疑虑。已经睡着的江采萍被她的话惊醒,愣怔了片刻后斩钉截铁地说:“放心,大部队能打回来!”
有了江采萍这句话,刘观音一觉睡到天光。
次日,其他几个小组的游击队员集中到黄村附近的山上休整。两个小和尚跟着刘罗仔兴高采烈地加入了游击队,成了最小的游击队员。
江采萍、刘观音继续留在黄村发动群众,筹集粮食、布料和棉花。几天下来,成果不菲。粮食由游击队员们挑上了山,江采萍、刘观音和逐渐恢复体力的周春霞,还有几个女游击队员,留在黄村为大家赶制冬衣。
黄村也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只是群众基础特别牢,保长也白面红心,是游击队暗中安排的,所以还比较安全。江采萍她们晚上睡在村尾那间破屋里,不必像以往那样担惊受怕,风餐露宿,几天下来,人人脸上出现了难得的红晕。
这天,她们又忙到了后半夜。江采萍因为来了例假,加上劳累过度,人很虚弱。周春霞烧了滚水让她泡脚暖身,看着她渐渐好起来,周春霞心里颇觉宽慰。
周春霞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但落下一个怕男人的怪病。刘罗仔要求和她分在一个小组,被她拒绝了。刘罗仔带着小和尚上山时表情怏怏的,她有些内疚,临别时她告诉刘罗仔,她将亲手给他缝制冬衣,刘罗仔的脸上这才有了些笑意。
经历了诸多的生死考验,周春霞沉稳、坚定了许多,这些天她拖着疲累的身子有条不紊地帮江采萍安排工作,指挥若定间闪出几丝令人惊讶的大将之风。板着脸不吭气时,又平添了几许威严。
那天夜晚,当刘观音背着土枪,拎着火吊,送那几个妇女会干部往村子里走时,周春霞忽然严肃地皱起了眉头:
“观音,不要打火吊,大家将就些吧。你们听,是不是有狗吠?小心敌人偷袭!”
刘观音和那几个几妇女会干部侧耳一听,远远的果真传来了几声狗吠,但吠声平和,充满睡意,不像发现陌生人后那种充满敌意的狂叫。
“没事儿,你们先歇眼,我马上回来。天这么暗火吊还是要的,我就不信这么巧,今天会有敌人来偷袭。”
刘观音和那几个大嫂小声说笑着,消失在黑夜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