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陈公子他们的棋局结束,也起身过来参与寒暄,“老傅可是属狐狸的,谁跟他打交道都沾不了他的便宜,静纬你可要小心喲。”
彼此间介绍一番后,我们才知道和陈公子下围棋的那个男人是京城著名的楼盘“水天一阁”开发商曾荃,那个楼盘坐落在朝阳公园旁边,是近来热销的高档公寓。
童正戎似乎也对北京的权贵子弟生活并不陌生,闲聊间不经意地问“陈董是不是常在新泽西落脚呀,来之前我去那边和朋友吃饭还有不少人提起您吶,纽约苏富比秋拍没几天了,您要过去的话我来接待您噢。”
大洋彼岸的纽约聚集着许多北京权贵子弟,其中不少人活跃于金融、贸易等领域,而纽约附近的新泽西因四季如春,常年绿意而成为他们置业居住的首选之地。
“今年的苏富比秋拍以瓷器和当代油画专场为主,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曾总热衷喜欢收油画,你们可以聊聊看。”
曾荃闻言搭腔说,“陈爷是非古不爱,那里面的道行太深,我们这些粗人还玩不了,所以只能先捡活着的练练手。‘”我这次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为您淘了件宝贝,“
老傅像变戏法一样,从随身的公文皮夹中掏出了一个物件,递给陈公子端详。“您能相信,这是袁世凯写的吗?”
大家都凑过去细看,这份手札用古朴的章草写就,充满书卷气,确实很难与袁世凯的不学有术、窃国大盗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说起拿下这玩意儿,你们知道跟我较劲的是谁么,就是老在电视剧中演皇上的那个家伙,也看上了这个宝贝,我们俩从120万起拍价开始,一直忽悠到200万,最后我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往上抬到220万,这小子不敢再扛了,一直到落槌我才发现自己一身冷汗呢。”
京城玩收藏的无非世家子弟、豪门巨贾和文人雅士等几类人物,世家子弟前朝则有袁世凯的次公子袁克文,此人不好政治权术,工诗文、精金石,玩古玩、善本,他和张伯驹、张学良、傅侗并称“民国四公子”共和国成立后,毛公的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社会阶层和次序重新组合,传统意义上的世家子弟被历次政治运动荡涤殆尽,直到平反右派、解放老干部和改革开放兴起,旧皇贵胄后裔复活,加上那些王公贵族的四合院新主人中有一些也时常收到各地官宦商贾“进贡”的字画古玩,耳濡目染成为的新藏家。文人雅士由于财力有限往往有品鉴开始收藏,多以古籍和陶瓷器具为主。财富新贵们则以此为一种新的投资领域,以买卖哄抬价格为乐。
大凡一个新朝局的开始,当权者总要调理平衡各种政治势力。1979年以后,邓公的策略是先借助被解放的老干部恢复文革冲击的社会次序,然而大量的权贵子弟从人生起落际遇中苏醒,开始与所谓的“新启蒙”政治思潮合流,将形成对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的新冲击。于是,引导他们下海经商成为一种疏泄的选择,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到后来却形成对社会资源不公平占有的新矛盾,想必是老人家始料未及的吧。
“这东西还有些意思,这些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人物在前台都戴着假面具,这些的信手写下的信札往往能看出他们个性的真实的一面。老傅不是外人,我看就夺人所爱了,作价250万吧给我吧,多出来的算是你的车马费好啦。”
陈公子决意拿下这个宝贝。“您喜欢就留下好了,要这么说就见外了,就不知道我在场面上忙活实际上不过是您的行走,给老板当差从来就没亏待过咱,以后别的地方还少不了您帮衬呢。”
老傅的确是个脑瓜儿机关一触就灵的角儿,回答起来圆滑老到。
“杨先生最近忙些什么哦,在影视方面有什么好的想法没有?”
陈公子记性不错,一面之缘还得我参与的行当儿。我心下一动,刘煌要投拍的连续剧《深喉》正找合作伙伴,跟我提过好几次,眼下倒是个好机会。果然我一提及,许静纬表现的兴趣比陈公子更为积极,连曾荃也说:“要是许大明星出手,我也凑个热闹加上一磅,就当是你的铁杆粉丝罢。”
我未曾料到的是,由此开始的事情后来会使许多我身边的人卷入了一个政治漩涡,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上部(19)
“杨公子,我们这里一干美女在三里屯涮夜,现在可有空闲出来坐坐哦?”
这还是李聪第一次主动给我打电话,一时间竟让我有些愕然。原来准备晚上开始看刚从小贩摊上买来的系列剧《》(迷失)正好无所事事中,问清具体店家位置后我便出发上路。
丰富多姿的夜生活永远是大都市不落幕的盛宴,红男绿女们沉醉其中抒解日间工作的劳累压抑,乐此不疲地上演勾引与调情的游戏。
三里屯最初以汽配、服装市场闻名。由于街道毗邻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德国等数十个国家的使馆,再加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署等驻华机构邻近,这里被头脑灵活的商人们逐渐开发成为著名的酒吧街,周围扎堆儿的有200多家酒吧,客人从最早“三资企业”的白领逐渐扩大到文化艺术、演艺界人士和外地旅游客人。其中,音乐圈和演艺圈的人曾经是三里屯酒吧的中坚力量。男孩女孩酒吧素以现场演唱出名,每天晚上都有现场乐队的演出,许多现在红透半边天的歌手成名前都在这里驻场。
穿过北街熙熙攘攘的人流,回绝夜店掮客和站街女郎的贴身兜售,我终于在一个相对清静的胡同里找到了她们的所在。只见四、五个女孩围坐在一起,正玩賖子赌酒喝,见我到来,李聪欠身让了个位置给我,说:“今天可便宜你这个单身汉啦,这么多美女陪你过中秋节噢。”
我这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由头儿。
“我当是什么好事让妹妹念叨我了,原来是悲秋伤情需要人陪酒慰籍来着,”
我一屁股紧挨着李聪坐下,冲旁边的几个女孩乐呵呵地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李聪穿着一件灰白色风衣,里面红色的翻领毛衣映衬着绯红的脸容,浅笑间不经意浮现一对可爱的酒窝儿,留着“扣边儿”发型,活脱脱一个皇城根儿溜达出来的林道静。
那个清瘦的女孩叫秦子佳,是李聪的同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在读硕士;一个模样端庄、大眼睛厚嘴唇,有点宋庆龄风范的女孩瞿彦,是服装设计师;对面留一头男式短发、披宽松的波希米亚披肩者名叫马骅,是沈阳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千金,也在北大进修。端着酒杯坐在沙发沿上的是这家酒吧的老板娘安子。
如今好事的媒体把长得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个性,有原则,感情丰富,自我中心,清高孤傲但找不到男朋友的女孩笼统冠名为“剩女”这几个姑娘看起来都至少二十七、八岁了,马骅和安子估计得三十上下,李聪这丫头怎么使劲往她们堆里扎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