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2 / 4)

+A -A

        虽然事情是拍脑袋决定的,但具体做法就需要仔细的去考虑,毕竟这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长久的工作。

        袁朗可以不考虑赚钱,但一个长久的工作必须要盈利,否则袁朗在时还能靠袁朗去输血,但袁朗不在时,或者说袁朗的经济不好的时候,难道军嫂们再各回各家?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做什么工作,这是一件难题,毕竟军嫂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或许是本科学历,但有的或许只是小学文化,不同文化学历的人,想要安排到一起工作,确实也有些困难。

        为了这事,他也去找周圣华好几次,毕竟周圣华也是老军人,对此也感触颇多。

        周圣华倒是提出了一条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在他看来,不必强制安排每个人去做什么工作,对于有能力的人,大可以贷款给她,让她自己去创业,然后反哺这个事业。

        这个建议,让袁朗豁然开朗,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忽然觉得可以做的事似乎很多。

        这天,吴佳雯打电话过来,电话中她现在已经在彭城了,带着江宁大学的几个专家,考察过了东正乡,初步决定要在东正乡投资建设一个年产量在六万吨的食品厂,初期需要投资两千万,建设五百亩的厂房,其中生产车间面积为四万平方米。

        第五百三十一章挖济南动力机厂的墙角(1)

        第五百三十一章挖济南动力机厂的墙角

        初期只需要投资两千万,就能有五百亩的厂房加生产机械,这在江宁是不可想象的,在江宁两千万你能拿来五亩的土地就算你有本事了。/

        袁朗在感慨彭城土地便宜的像不要钱一般的同时,也拨通了何金平的电话,这个项目说好了是要带何金平一起玩的,两个人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就决定袁朗出资五百万,何金平出资一千五百万,两个人都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还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归吴佳雯,毕竟整个项目都是由她来运作。

        年产量六万吨不算多,但如果太多了,反倒会让山林不负重堪,难以持久发展,但六万吨的利润其实也不少。

        就算是菜市场里的干菇一斤都要四五十呢,如果这些产品包装好之后外销,前面的数字不用改,直接把人民币改成美元就行了。

        六万吨,就是1亿2000万斤,如此算下来,年销售额起码要在50亿美元,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卖到国外价格高,品相自然就要好,咱们经常在《读者》之类的小说上看说外国的苹果都要求个头尺寸差不多之类的,倒不是空穴来风。

        这么一筛选,最多只有五分之一能够入选,而且并不是每种山货都能值那么多钱,最终外销的话,也不过是七八亿美元。

        再加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种费用和损耗算下来,就只剩下四五亿美元了,而且一个陌生的牌子在国外,要联系经销商,要打广告等等,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毛利润能有一亿美元应该是差不多的。

        当然,这个利润算是不错的了,毕竟加上境内外仓库的投资,前期应该也只是一两个亿人民币的费用,绝对算是一本万利,而且再加上国内销售的利润,一年十个亿应该还是有的。

        当然,这是要能卖出去,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白瞎。

        国外销售他们是准备走卖场和商超,在国内的销售,他们则主要是准备走网络,只在各大城市的商圈内设置一到两个体验中心,用来提升品牌的形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混世 第307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