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2 / 3)

+A -A

        我向他招招手,做出喝茶的动作。

        这主持人也当即会意,急忙跑到前桌,端起一碗茶水给我。

        我站在高台之上,悠悠的喝茶。

        坐在第二排的桌子边的程璐,见我如此泰然处之,笑了一笑。

        我面对一百多人,端着一碗茶水。突然间升起豪情万丈,一下子能够体会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

        哗哗哗哗哗……

        五六条手臂,同时举起。

        这火爆的提问热情,是刚才没有出现过的。就连主持人看到这种情况,也楞了一楞,不知该把话筒给谁。不过,他想了一想,将话筒递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一位社长,并且示意其他的提问者稍等片刻。

        “梁经理,不得不说,您们的计划书,是相当完善的。我对您所说的华东出版集团版权中心很感兴趣,您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版权平台,任何出版公司、出版社,只要拥有作品的合法授权,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版权交易。那么,这样的操作,是由谁来监督呢?”这位社长拿起话筒,问道。

        “在版权鉴定方面,我们华东出版集团自身就具有相当成熟的体系,当然,我们也是在相应的监管部门的管理之下,各项流程都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对于版权中心的管理,集团内部由程璐程经理负责,孙社长如果感兴趣,想要合作的话,宴会结束,您可以找我们程经理聊聊。”我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我才不会上当,冒险去回答一些版权方面的问题,而以程璐的水准,足以应付他们在版权细则上的任何刁难。

        果然,我的回答结束,这位孙社长拿着话筒,想了想,还想再问什么,却又一下子问不出来,只能暂时把话筒还给主持人。理论上,只要在答辩环节里有任何问,场内的任何人,不论问过三个还是四个问题,都可以继续再问。当然,也没有人如此不知趣,一个劲的问,肯定都是选最感兴趣或者最重要的内容来提问。

        随着这位孙社长坐下去,哗哗哗的又是五六条手臂举起。

        主持人又把话筒交给一个广东出版发行集团的负责人。

        “梁经理,你说网络营销是大势所趋,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将放弃或者缩小对于传统发行渠道的投入?”他问道。

        “传统的发行渠道,有它的存在必要性,而且,所谓的网络营销,实际上也无法脱离正常的物流和发行,只是在读者的购买过程上,不再通过简单的络订单,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更趋向于代销和直销的结合,传统的发行方式,将会有一些改变和调整……”

        我顺带着,把我设想里的“网络大策略”全部都说出来。实际上,从版权项目到网络布局,都是一体的。只有网络这个载体,才能容纳这个庞大的版权项目,而“网络”的概念,也是其他出版单位,包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在内,都没有提到的。

        他们都以为网络这个东西太新鲜,太不稳定,不敢在如此重大的项目里加入这样的理念,也只有我们华东出版集团的计划络营销试点,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这样的“”结构的版权转化,让麦瑞思的眼前都为之一亮。

        “梁经理,我想问,以安墨出版公司年处理30本外文图书的转化量,你们有信心能够处理千万本的外文版权输入吗?”

        “梁经理,华东出版集团是一个新成立的出版集团,内部管理层次还未明晰,这样的情况,您觉得可以稳妥的过渡沃尔特斯克鲁维尔出版集团的超量的版权内容吗?”

        “梁经理,版权中心的构想,其他的出版集团也有,甚至有些出版集团,早就已经成立专门的版权中心的部门,你们的‘大版权’的概念,在业务版块方面,到底和其他的版权中心有何不同呢?”

        ……

        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犹如连珠炮,密集的射向我。而我一手托着茶杯,一手划动着茶盖,站在话筒前面,犹如一个说书人,徐徐讲来,对答如流。偶尔趁着间隙,品一口茶,给人镇定自若的感觉。

        华东出版集团和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不同,华东出版集团是一个新集团,根基未稳,而且主场是在南方的平海市,因此这些出版单位同样把我们视为大敌,然而对于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没有过分刁难,而对我却是死咬着不放。

        当然,顾倩的模样甜美,毕竟是一个女孩,对手们纵然退敌心切,却也没有逼得太紧,也是一部分原因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混进女人窝 第251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