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2 / 3)

+A -A

        于是,阚尚杰便点头表示赞同,曰:

        “应该的,应该的!”

        (bp;从史立成家出来,张大富心旷神冶。史立成的声音仍在他耳边回响……

        一想起刚才在史立成家里的情形,他兴奋得差点笑出声来。听,他那踩在楼梯上的脚步声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铿锵,简直就跟他的心一样,踏实、坚信!

        自从老同学史立成初任云江县政府的副县长以来,也就是,自从他那小小的建筑队破天荒地打入县城区的建设工程以来,他张大富与史立成之间的互相配合是多么的成功:

        小到街面的铺设、围墙的整修;大到某个单位办公楼的修建和旧城区房屋的拆迁改造,这一个一个的工程项目,没有不是经过史立成的穿针引线方才承揽上的。当然,在一大叠一大叠满是油香味儿的钞票滚进他张大富口袋里的同时,每一次工程的开工前夕,他张大富都少不了要亲自去史立成家递送“材料”——而“材料”每次都是用空白面大信封装着的。

        “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嘛!”。张大富时常对自己的手下教导说:

        “我们的事业离不开领导们的关心和扶持,但是,领导们也需要我们的尊敬(进贡)和支持呀。否则,只能是‘吃了上顿,无下顿’!你们不想想,县里面有那么多的大建筑公司——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县第一建筑公司县第二建筑公司、县第三建筑公司……县土地开发公司,以及许许多多私人办的建筑公司,至少大小也该有好几十家吧?我们公司算得了啥子?排得了老几?我们公司怎么能够离得开史书记的关心呢?……虽然,从实力上讲,我们或许比不上它们。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办法,那就是:灵活!我们的资金的管理,远比那些国营的也好、集体的也好,都要灵活得多。赚多少钱,又怎么开支,灵活!我们远比它们灵活!如果你们还不懂啥子叫灵活,比如说,为了承揽到某个100万元工程项目,我可以拿出将要赚到的40万元的利润中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是百分之五十、六十,去‘开道’!而那些国营的、集体的建筑公司,它们可以吗?它们能吗?这就叫‘灵活’!”

        早在去年三月,许多包括张大富在内的县上几十家建筑公司的头头们,便知道县上要创办天外有天股份公司。而且,对这个公司的创建需要投入的资金之大,是云江县史无前例的,工程项目之巨大也是史无前例的。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商机呀!

        如今是啥子年代?

        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的经济。说白了,就是你抢我抢他也抢;你踏我,我踩你的经济。这么大的一条“鱼”,谁见了不眼馋?

        于是,当云江县委关于“加快改革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文件还没有印发之前,许许多多的建筑行业的老板们,便纷纷提前(钱)行动了!

        张大富当然不会错失良机,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去史立成家送“材料”了……

        “去南街大转弯!”

        张大富在县百货公司大门口叫了辆三轮人力车,风风火火地钻了上去……

        “我把今天下午,筹备领导小组临时在县委底楼会议室召开的讨论会的会议纪要给您带来了,请您老人家过目。”

        张大富走后,阚尚杰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会议纪要,递给史立成。说道:

        “会议纪要我现在就不详细看了,你把下午讨论的情况,简单跟我讲讲。”

        史立成从茶几下面的一只铁盒里,取出一支卷好的“核武器”,点燃——这是一种由晒干后的烟叶直接包裹而成的长约四、五寸的旱烟,未经过任何加工制作,烟劲特大,当地农民都管它叫“核武器”。

        史立成还在生产队当记分员的时候,也就是开始学会吸烟时,便吸的是这种烟。即便是他后来当了乡官,哪怕是进了县城又继续做官,直到今天,他仍然吸这种烟。云江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里那些从乡、镇晋升上来的领导们,几乎都爱吸这种烟。

        “当官也不能忘本嘛!”史立成经常把这话挂在嘴边,谆谆教导他的部下们。

        然而,凡没有吸过这种烟的人,一闻到这种烟的味道,直想打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开往天堂的班车 第4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