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2 / 3)

+A -A

        “我看这个言仔不错,不如叫他拜到我们师傅门下得了……”

        虽然说元秋的是玩笑话,但袁和平却是苦笑着示意她不要胡乱说话。毕竟虽然现在关德兴老爷子并没有说要收沈默言为徒,但显然是很看好这个后生仔。

        (bp;不过耳尖的沈默言却是听到了元秋的话,要是他没说过要学关德兴老爷子的绝技,可能还真想拜那位于占元先生为师。

        说起于占元,那香港的这些人却是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于占元年轻时是京戏名伶,后来赴港后既台上唱戏又在银幕上演戏。因为生活所迫他创办了“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孩子亦学得刻苦。收徒关正良、元庭、元华、洪金宝、元奎、元彬、元德、元彪、元楼(即成龙(b))、元庆(即袁和平,跟随于占元学习武艺一年多)等。“七小福”是于占元为徒弟们创作的一出以打为主的京戏,也是他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这帮徒弟有几十个,其中最固定、最出色者,据说是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武七人(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当然还有元秋,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成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这便是后来对香港甚至世界影坛都产生深远影响、影迷心目中鼎鼎大名的“七小福”的雏形了。

        看看他的一个个徒弟,在六十年代后陆陆续续的进入电影圈子担任龙虎武师、替身甚至主演,并逐渐成为八十年代的最重要的一帮电影人就不得不佩服了。

        不过沈默言还真不知道的就是袁和平竟然曾经拜入过于占元的门下,难怪他一开始拍片就是跟成龙、洪金宝这些师兄弟合作了!

        羡慕归羡慕,沈默言自然也知道现在的于占元其实跟关德兴老爷子一样,已经不再收徒弟了。

        在片场安安稳稳的待了一天,沈默言倒也不算一无所学,起码对于关德兴他们的展现手法以及袁和平等人的一些武术设计倒是看了不少。

        这份东西,在今后可是他星途的关键之一。

        沈默言现在最为挣扎的就是自己是否加入龙虎武师一职,如果加入,自己现在幸得关德兴老爷子看重,而且袁和平似乎也有提携自己的意思,说不准将来还真能闯出一番事业来。

        思前想后,他多少有些拿不准主意。

        因为看袁和平现在也并没有让自己上去试试的意思,关德兴老爷子也没最终给出答复。若是自己真自抬身价,到时候落得个一无是处也就太划不来了。

        好在沈默言也不是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既然想不通就先放着吧!哪怕最终自己并没得到什么机会,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多学习些东西。

        “……”

        当袁和平喊完之后,大家终于都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拍摄就到这里,实在是辛苦大家了……”袁和平拍拍手,笑着说道。

        这位八爷虽然在拍片的时候满脸严肃,不苟言笑,不过在空余时间还是挺好说话的。

        大家收工离去,袁和平等几个熟络的则一起去吃大排挡,不过沈默言却是没有跟去,因为关德兴老爷子正等着自己呢!

        当沈默言跟着关德兴老爷子到了“大少年”,看到华丽的戏服、以及很多伶人用品,才真正被吸引了。

        不过他并不是为了这些东西而来,当关老爷子拿出點為黑白面、黑眉、黑短鬚、青鼻鐵角、赤眼、爛仔、口多撩牙兩枚,腦後繪有單金錢的狮头时,沈默言兴奋了。

        “关于狮头的分类,我看在片场你已经听了不少,你这个狮头是什么狮头?”

        其实狮头分类也就为三而已,沈默言想都不想便回答道:“张飞狮!”

        “恩,张飞狮表示勇敢、粗獷、威猛、擅打鬥,故亦稱之為鬥盖啾氰角」多指此類多幫會普遍用此類鬥獬鲎鳡帄z「領地」之用。武術宗師「黃飛鴻」亦常用此類鬥獬霰荣悺?br/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娱乐门徒 第13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