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 / 2)

+A -A

        的嫔妃。根据记载:“(陈阿娇)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帏带,与后寝居,相处若夫妇。”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巫蛊事情败露,汉武帝派酷吏张汤严查此案,前后牵连三百多人。最后,楚服伏诛,皇后废处长门宫。

        陈阿娇之所以受到处罚,主因自然是巫蛊,但“上闻穷治,谓女而男淫”,可见她以皇后之尊却去大搞女同性恋实在大大丢了皇帝的脸。

        巫蛊案后,馆陶长公主刘嫖非常惭愧,向汉武帝道歉。汉武帝说:“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但他保证,“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陈阿娇退居长门宫之后,为了挽回汉武帝,以千金求得司马相如写下《长门赋》: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可惜,这篇流传千古的绝妙好文虽然让汉武帝欣赏到了司马相如的文采,却没能让他回心转意。几年后,陈阿娇在悲愤中,带着《长门赋》中所描摹的苦闷抑郁的情绪,离开了人世。

        陈阿娇与楚服是中国有案可稽的第一例女同性恋。其实不论在哪个朝代,宫禁之内女同性恋一直在暗暗地流行。宫女们当然不是天生的同性恋者,只是由于长期的幽闭,因得不到与异性接触的机会而造成极度的性饥渴,从而性意识发生了转变。据《汉书·外戚赵皇后传》记载,到了汉成帝之时,中宫使曹宫与官婢道房“对食”。应邵注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甚相妒忌也。”

        其后“对食”作为同性恋的隐语千百年来也一直在宫中流传。“对食”最初专指女子同性恋,到后来,女子与阉者的不正常行为也称“对食”了。不过,“对食”偶尔也能遇见状元郎。五代十国的南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太监王朝,南汉皇帝规定,做状元者,必先受宫刑。这些受阉的状元多成为宫女的“对食”伴侣。故罗履先《南汉宫词》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性的历程第三章:贵族帝国时代的性文化(隋唐五代时期)思潮(1)

        验处女,用守宫,快快乐乐好轻松

        ——古代最流行的婚前验贞方法

        上古时期,由于还是*时代,所以只能把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杀掉。

        古汉语里头,“处”是待在家里的意思,如果古代有王威这样整天待在家里的作家,就该叫做“处家”了。

        曾经有人问我,古代有没有处男这个词?那是没有的,但是有“处士”一词,该词意为不出来当官的男人。至于处女的意思,就是养在深闺的女人;养得太久了以至于嫁不出去的,就叫做老处女了。

        这样看来,处女本来是不值钱的,因为嫁不出去嘛,没人要嘛(开个玩笑)。

        说起来,在上古时期,原民有“杀首子”之风。没办法,这是因为那时候是*时代,大家都在乱搞,所以只能把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杀掉,免得白养了一个“野种”。至于女人是不是婚前就发生了性关系,没有人去管,也管不了。

        不过,自从有了贞节观念,处女就越来越吃香了。因此如何科学地婚前验贞、鉴别处女就被提上研究日程了。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叫做“守宫”。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就写到小龙女在没有被尹志平玷污之前,手臂上点着殷红夺目的“守宫砂”。一被破身之后,手臂上的守宫砂就自动消失了。神奇啊,实在是太神奇了。

        那到底什么是“守宫”呢?其实就是壁虎,属于蜥蜴的一种。因为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所以叫这个名字。壁虎在中药里头是常见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中医会开出这样的方子,据说能够主治:小儿脐风,久年惊痫,小儿撮口,心虚惊痫,瘫痪走痛,历节风痛,破伤中风,疠风成癞,漯疬初起,小儿疳疾,蝎伤,反胃膈气,痈疮大痛等疾病。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养生方》上说:“取守宫置新瓮中,而置丹(于)瓮中,令守宫食之。须死,即治,□轧画女子臂若身。即与男子戏,即不明。”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简书的写作年代在汉文帝之前,最晚也不会迟于战国晚期至汉初。

        而《淮南子·万毕术》载:“守宫饰女臂,有文章。取守宫新舍阴阳者各一,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饰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这个药方,只需守宫雄雌各一只,无须别的药物和入,但是还没有用到朱砂。

        先秦两汉时期其实是不怎么重视处女贞操的,虽然汉代的班昭《女诫》中强调“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却也没有一语谈及处女贞操。至于先秦的典籍中,在意处女贞操的文字更是一句话也没有。所以我在这里还要表扬一下我们老祖宗,他们之所以发明验贞的方法,完全是出自求知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怕自己戴上绿帽子。当然,也可能验贞的目的是因为厌恶、恐惧处女,所以要找到办法鉴别。

        到了西晋,这一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张华在《博物志》卷四上说:“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肢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传》云:东方朔语汉武帝,试之有验。”

        同书还有一节上说:“取七月七日守宫,阴干之,治以井花水和,涂女人身,有文章,则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这个方子显然和上个方子略有不同,壁虎是一定要用到的,配的药材却是“井花水”和“丹”,当然,也许“丹”是朱砂的别称也说不定。此外,上个方子是用朱砂喂养壁虎,而这个方子则是用“丹”涂女身。

        然而不管怎么样,这显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然也不会流传上千年。如南北朝时梁朝的名医陶弘景就说:“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色经 第13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