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 / 4)

+A -A

        “现在,我想让你们说说看,说自己最喜欢的诗。”老爷说。

        这个花老爷,做老师好象还行,他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先进的。他让学生参与,而不是光当听众。

        月影看看有声,有声望望月影,谁也不想抢先。老爷说话了:“有声,你先讲。

        有声说:“我说不出哪首诗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我有时候喜欢这首诗,有时候又喜欢另一首诗。完全凭我那天那时的心情。”

        “我也是。”月影又插嘴了。马上又吐吐舌头。

        她爹笑了,说:“你啊,真是顽皮,很难改。”

        同窗共读3

        老爷忍住笑,说:“月儿,既然你插嘴,那你先说,你今天喜欢什么诗?”

        “我今天最喜欢的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月影略一思索,就吟出了这首小诗。

        花老爷听女儿吟完,却面向江有声:“有声你说喜欢哪首诗取决于当时的心情,这正好说明了好诗必须以情感人。诗人借景言情,移情于物,而我们从诗人所描模之景物中读出了其中所蕴之情,就因诗句的情景交融而受到感染,因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因共鸣而生喜爱。”老爷的头又晃起来了。

        有声点头,微笑。一种心有所得的会心的微笑。

        花老爷又转向女儿,说:“月儿,你说你今天最喜欢老杜的这首七绝,我想是因为你今天心情很好,所以,对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欢乐的情绪产生了共鸣。这首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春暖花开时节,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之所后所写。诗人心情舒畅、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在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样,这首诗读起来就令人亲切有味道。看到吧,这也说明了一切物语皆情语也。”花老爷边说边点头微笑。

        月影也点头微笑。她今天当然开心!爹要当她和有声哥的老师,让他们同堂学诗,真是瞌睡有人递来了枕头。

        “轮到你了,有声。你今天最喜欢哪一首诗呢?”花老爷转向有声。眼睛是鼓励的神色。

        江有声说:“我今天最喜欢的诗是: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花老爷说:“这是一首寄情言志的诗。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他的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月影模仿爹摇头晃脑陶醉的样子,让江有声再一次差点笑出声来。这个月影,实在是太可爱了。

        月影的爹也被她逗笑了。他笑着说:“明白就好,明白就好,明白了,就不会写出不象样的诗来。记住,诗贵情,情贵真。古人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性情者,谓之有境界。有境界之诗,才是好诗。千万不可无病呻吟,无病呻吟的所谓诗,只能让人读了昏昏欲睡。

        月影和有声两人都正听得起劲,老爷却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再讲下去,我怕自己要昏昏欲睡了。”

        年岁不饶人啊。要不是累了,老爹肯定还要拖堂。

        同窗共读4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金像之谜 第23章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