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A -A

        校奕倩副蝗蚊匚窳炒恚哟顺晌蠖钚湃蔚母刹俊>菟等偎狗冉喜睿蠖畈欢唷兰屏饺讼嗑?0米,对射三分钟,谁也不会受伤。但在军事上罗帅还是非常有谋略的。比如毛泽东著名的战术是“敌进我退”,罗荣桓后来在山东却大胆提出了一个“敌进我进”,成为反扫荡的典型战法。毛泽东曾公开讲,他最信任的两个人,一是罗荣桓一是邓小平。据王力回忆,毛泽东说:“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邓小平也差不多。”老毛身上有江湖气,谁跟他一起患过难,挨过整,他就觉得谁是好人。

        1937年5月16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35岁的罗荣桓在延安与23岁的红军女干部林月琴结婚。婚前罗荣桓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说:“好呵!没有家庭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革命者,你俩结婚吧,我一定要喝这杯喜酒。”

        结婚那天,他们煮了一大锅面条,里边放了萝卜白菜和若干鸡块(老孔又写吃的东西了),勾引同志们闻香前来祝贺,谭政、张爱萍他们都去了。战争岁月,又危险又艰苦,他们的长子罗北屯、长女罗林都不幸夭折了。但二人不屈不挠,随后又生了罗东进,罗南下,罗北捷和罗宁,听听这串名字,多有气魄!百万大军四方征战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配图):罗荣桓与林月琴新婚

        林月琴生于安徽金寨,是15岁离家的老革命,18岁任鄂豫皖边区儿童局局长。父亲也是老党员,但在张国焘的肃反扩大化中被杀了。长征途中,林月琴当过妇女工兵营的营长,曾经三过雪山草地,实际上走了“三万五千里”。她曾有过一次极其短暂的婚姻,前夫是四方面军的一位干部,二人结婚一个多月,林月琴去中央党校,前夫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兵败覆没后,传说在战斗中牺牲了,别人才介绍林月琴跟罗荣桓认识。不料她的前夫是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牢,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后被中共营救回延安。林月琴闻讯几乎惊呆了,此事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特意请林月琴去谈话,说一切由你自己决定,“你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林月琴去见了前夫,友好地分了手,罗荣桓也去见了面,握了手,那位同志祝他俩“恩恩爱爱,永远幸福”。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胸怀宽,境界高。从理性角度讲,这只能怪中国的命运太苦难和战争太残酷,需要革命者付出超过想象的代价。不过咱不谈理性,让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人听起来,还是觉得太令人伤感了。

        b。r←虹←桥书←吧←

        第44节:七、德高才茂自圣贤——罗荣桓(2)

        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林月琴是全军唯一的女大校(叶群只是上校)。在外工作出色,在家里一面生了一大串孩子,另一面则操持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的生活,其干练、贤惠、善良,有口皆碑。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时,职位是副兵团级。

        (配图):罗荣桓60寿辰与林月琴

        罗帅是十大元帅中的“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领导在军队中的地位。他资历最浅而学历最高。其为人之公,律己之严,都在子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2006年,罗东进中将发起“重走长征路”活动,影响很大。可是他曾经几十年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因为他生下就被寄养在百姓家里,父母都不记得了,他每年只好跟小妹妹罗宁一起过生日。直到40多岁,原38军政委、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偶然查日记,才发现了他的生日是1939年2月14日。毛泽东评价人,往往都是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唯独对罗荣桓,严严肃肃、清清楚楚地说了一个大长句:“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确实,人们多知道罗荣桓是个卓越的政委,但很少知道他独当一面的大本事。抗日战争中,山东是中共唯一的全面控制了战略要点的省份,这全靠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罗荣桓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办事魄力。山东的整风运动,在罗荣桓领导下,只整风不整人,保护了所有的干部,连王若望这样的“自由化分子”都只是进行一下批评检查。罗荣桓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的干部,敌人早就给我们审查好了。”这般深刻的修辞,只有毛泽东林彪邓小平等几人才能说出。毛泽东感叹道:“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后人只看到林彪率百万大军入关,横扫大江南北,但林彪百万大军的班底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山东。看看峻青和莫言的小说,也会知道山东的战争是多么残酷。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抽出十万少剑波杨子荣那样的干部去开辟东北,才有了沃野万里粮山煤海的雄厚根据地,才有了几十万人高马大的东北小伙子参军,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横渡长江,才有了遍布九州大地的山东干部。这当然首先是毛泽东的雄才伟略,但罗荣桓的创业之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林彪晚节不保后,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罗帅树为反林彪的先驱,其实林罗的关系非常铁,二人推心置腹的程度恐怕不逊于“刘邓”。罗荣桓去世后,林彪非常悲痛,题词写道:“良师益友”,后来别人说林总您现在地位这么高,这个写法不合适,他才换了。林彪是连毛都敢顶撞的人,只有罗荣桓的批评他才听得进去。有些半瓶醋学者看了毛泽东吊罗荣桓的诗,就以为“斥鴳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是扬罗贬林,这是党史知识和治学精神双贫乏的表现。罗荣桓一生只跟林彪合作过那么几年,而且合作得很好,这个比喻用于林罗,“每闻”和“长笑”都对不上。其实罗荣桓跟另外的人合作共事更多,矛盾斗争也多。抗战前期,到处都宣传王明,认为海龟派大师王明比北大图书馆勤杂工毛泽东要伟大,甚至喊“王明万岁”,只有林家兄弟、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康生、罗荣桓等几个老毛的“铁粉”,力排众议,坚定地拥护毛泽东为核心领袖。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和建国后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欺负、嘲笑罗荣桓的人多了,凭什么非要墙倒众人推地死盯着林彪呢?即使毛泽东觉得林彪某些方面不如罗荣桓,也不至于贬低到“斥鴳”和“昆鸡”的地步吧?那么,诗里的草鸡和雄鹰分别指谁呢?

        高岗没出事前,称赞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荣帅自己心中无私,所以也敢于在毛泽东和中央的指示之外另搞一套,比如不进行康生那么严酷的“抢救运动”,不参加彭德怀那么壮观的“百团大战”,还有公开反对林彪的“带着问题学毛选”,就都是经典之作。可惜荣帅鞠躬尽瘁,把身体累垮了,从1942年就带病作战,46年切除一肾,建国后因病辞去总政主任等高位,老毛特许他开会时随意退场。1963年12月16日,罗帅辞世。当晚消息送到中南海颐年堂,老毛正在听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他让大家起立默哀。默哀毕,毛泽东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天夜里,毛泽东吃了安眠药,但还是久久不能入睡,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此言透露出的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倚重,似乎明显超出了罗荣桓所担任的职务。康生那么大的学问、周恩来那么大的本事、朱德那么高的人品,他们去世时,毛泽东都没有那么深的痛苦。另外毛泽东与罗荣桓关系这么铁,二人却没有一张合影,可见罗帅在毛泽东内心的“人际座标图”上,必有不为人知的重要地位也。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罗荣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12月),黄瑶《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2002年),《回忆罗荣桓》(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张正隆《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肖伟俐《帅府家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7月版),《罗东进:重走长征路》(央视《面对面》),崔向华《罗荣桓和他的家人》(《炎黄春秋》2002年第12期),林月琴《有关毛主席和罗荣桓交往的片断回忆》,叶剑英《悼罗荣桓同志》,朱德《悼罗荣桓同志》,张乃军等《罗荣桓在费县》(山东费县网),《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刘秉荣《红一方面军纪实》(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b。r←红←桥书←吧←

        第45节:八、长看春意在人间——徐向前(1)

        八、长看春意在人间——徐向前

        由于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从南方开始的原因,开国将帅大部分是南方人。十大元帅,9南1北,而且9个南方人集中在两湖和川广四省。要是再加上“十员大将”的籍贯,就更不平衡,湖南6(粟黄陈谭萧许),湖北2(徐王),广东1(张),四川1(罗)。也就是说开国元帅和大将共计20人中,湖南9,四川包括重庆5,湖北3,广东2,只有1个是北方人。到了57位开国上将那里,北方人合计占了9名,而湖南1个省就占了19名。这个历史形成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北方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行。所以作为唯一的北方元帅,徐向前(1901…1990)的奋斗历程,确实艰苦卓绝。

        徐帅的面相一望便知,在十大元帅里是最苦的,根据“东博神相”,是个骑着毛驴举着拖布追老虎的命。他当年报考黄埔军校时,差点被怀疑是“抽大烟的”给拒之门外。蒋介石召见过他一次,也没看出他的本事,后来追悔莫及。徐帅的仗打得艰难,婚姻也十分坎坷。其实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比如他是唯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相当于体坛的“大满贯”。他是黄埔一期的共产党里最高的将领,国民党悬赏他的人头是10万到20万大洋,跟朱德毛泽东一个价。他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也是门生弟子遍布四个野战军的老帅,手下出过一个国家主席李先念和一个总书记胡耀邦,同时还是历经张国焘、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个时代都巍然不倒的老帅。他指挥的反六路围攻,8万人抵挡20万,消灭10万;晋中战役,6万人歼敌10万;太原战役,10万人攻破13万人坚守的古城。如此惊人的战绩,林彪粟裕刘伯承也要佩服的。可惜宣传不够,人们多以为他仅仅是靠着黄埔军校和四方面军的老资格评上元帅的。所以千万不要被徐帅表面的“苦相”给迷惑了,他心中自有一份雄韬伟略,更有一份浩荡的“春意”也。

        徐帅1901年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脍炙英雄 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