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 / 2)

+A -A

        路边没有卖零食的商店,更没有大型超市可以补充体力,我任命的往前走。早知道这么远,应该把吴吟的小奇瑞开过来嘛。面子是小,身体累是大。

        我很快没了刚出写字楼时摩拳擦掌的劲头儿,也没有了一开始观赏开发区新环境的闲情,想着刚刚过去的美大叔,一个人有点没精打采的往前走

        在下一个路口等车时,我终于看到了博物馆的大标牌,竖排的烫金字一看就是名家手笔,只是,因为对草书之类的字体缺乏辨识度,我有些看不清落款写的是什么。

        新博物馆是灰色的建筑体,被扭曲了的抽象贝壳状造型在眼光下显现出一片金黄的色调,却没有暴发户的粗俗和鲁莽,却让我猛然想到了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那是一座在建筑史上都被列进标志性设计的场馆,我曾经梦想过的工作场所。从08奥运会以来,国内似乎加大了对于国外建筑设计师的重视,以至于各个城市很多新建的标志性建筑都透着一股股的后现代意味。

        看看眼前这座,那些抽象的线条相互组合,结成了一组让人看不清的造型。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分辨出它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贝壳,整体看来,构思巧妙却又隐隐有着中国式隐晦的美好寓意。一时间,还真没办法看出来是谁设计的。我猜测,设计者要么是向往中国古韵的国外设计师,又或者是一个曾在国外得过设计大奖的中国建筑师所为。

        想想央视新建的办公楼那著名的大裤衩造型。眼前新博物馆的造型扭曲的有些小清新。

        我一边品着新博物馆有些另类的造型,一边走近。

        经过大门前,我的眼睛往旁边一瞄,有些心神荡漾。谁说秋天是万物萧瑟的季节,我怎么觉得秋天也可以染上春天的绮丽清雅。

        旁边的停车位上稀稀拉拉只有几辆车,而刚刚惊吓了我后又用美大叔惊吓了我的卡宴车就鹤立鸡群的停在我的视线范围内。

        作为一个早就进化成了深度宅的人,我抱着有可能遇见帅大叔的美好幻想,走进了新博物馆。

        刚才查百度的时候,知道现在进去参观是不需要收费的。因为是政府出资新建的非盈利单位,我本以为不会在服务方面做得面面俱到。所以,当走进门口时,我稍稍惊了一把。门口玻璃门的内侧站了两个穿着保安服的服务人员,在看到我要进门时,其中一位上前两步帮我开门,然后弯腰请我进来。谦恭的姿态很像是在迎接自家少爷或小姐,而非普通的游览者。

        恩。虽然见到新博物馆的第一印象时,觉得外表有点奇葩,但是内部的服务方面做得很有档次嘛。

        进门后就是一个大厅,抬头就是大大的电子屏幕,有滚动的字条显示着讲解时间和各种动态讲座。大厅旁边大大的标牌指示着各个场馆的位置和大致分类。有一个大大的公告牌上贴着海报,上面显示着后天要举行的展示活动和具体时间。

        我找了以前在旧博物馆里时经常去看的陶瓷类器物展览。

        然后按照指示,在大厅里找到观景电梯,按下按钮等着上面的数字变成1。

        第一卷二十两顿饭?

        可能是新馆的缘故,二楼的陶瓷品展览馆没有旧馆的古香古色,简洁的橱窗线条和明快的橱柜、灯光设计都给人一种干净又现代的疏离感觉。

        可是我无比的怀念那个离这里好几千里并且据说已经进行拆除的旧馆,以前无意中看过馆史介绍,据说旧馆艰难挺过特殊时期的浩劫,后来慢慢随着改革扩充改建,因此在建筑外观上保留着很多七八十年代的痕迹,绿色的玻璃尽管擦得干净,却总是暗沉着提示参观者旧年代消逝的痕迹。

        我以前经常在旧馆里流连忘返,除了对古文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外,旧馆每个角落里充斥着的怀旧气息也是吸引我呆在那里的原因。有时候,我会在旧馆小后院的花圃中站一个多小时发呆,只因为砖砌的花圃和那些盘在地上的花朵带给我的感受很有种穿越了古今的沧桑感和新鲜意趣。

        从电梯里出来后,我没有看标牌,直接进了靠电梯最近的展览室,里面没有人,我对博物馆里这种常有的冷清很是熟悉。看看周围,大概是新馆的缘故,里面在旧馆中搬出来的物品还是延续着以前旧馆中的顺序。展览室很大,被很多的隔板分理处不同的区域。我很快找到以前经常看到的宋代瓷器和以前从乡下农民家收上来的青花瓷碗。它们被安安静静的摆放在造型各异的橱窗里,自身散发出来的古老和沉重像是一则则无声的故事被衬托出来。

        我特别喜欢的大无釉碗也在其中,看到它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句话。大无釉碗的整体造型稚拙朴实,连一层釉没有涂刷,似乎是在简单的烧制完后就晾晒使用。相比较宋代的其他陶瓷品,尤其是对比几个出自于南宋汝窑做工精致的清水莲花般的瓷器,实在是有些贫寒,显得精致不足。但,恰恰是工艺上的简单,无意中赋予了无釉碗一种有别于其他瓷器的大气端方。

        我站在大无釉碗的面前细细打量,似乎是遇见多年失散的好友般心潮澎湃。近几年,古物的价值一直随着收藏家的热衷和海内外的需求而不停攀升。因此,在见到这些喜爱的古物时,我总是有种看完一眼后就可能不知道下次它们还在不在的惶惑。虽然说,博物馆里的东西很少被拍卖掉,尤其是现在国家对于古文物的保护也在加强重视,但我总是杞人忧天的觉得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有一天因为种种原因而不翼而飞。

        旁边忽然有轻轻地相机拍照声,我回过神来,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些人,旁边有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看样子应该是大学生,穿着白恤和舒适的黑色运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竹马这回事儿 第17章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