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啊!我昨天上游戏,在世界上喊了个小姐姐做七夕!!玩剑三那么久以来第一次做七夕!!啊啊啊啊好激动……然后我就忘记更新了==我的锅。
p:古代剧情主线主要以番外形式出现~不定时,看剧情走向哈哈哈~
看文愉快~小可爱们~喜欢就收藏一下吧。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做过七夕任务的人了!
元康七年,初春。
谷雨刚过,建康城内外又是一抹新绿,每年春,前往建康朱雀楼听琴的人络绎不绝,众口相传,楼里的琴师技艺皆冠绝天下,技惊四座。
那一日,家住城郊外的哑巴少年抱琴入城时,在城外柳林地舍命救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武帝之子,之后的高亭王,司马惟。
天下风诡云谲,命运推动,让两个本无缘相遇的人从此后,数载纠缠。
朱雀楼上,千里飞云,霞光垂暮,难得清静。
房内,跌坐的人只有十六七岁模样,虽是少年,却难得眼藏星子,气质沉敛。他随手点了一炉醍醐香,把那把琴放在腿上,反复抚摸琴弦。这是一把好琴,上好椅桐,梅花断纹,带着些淡淡清香,定是出自斫琴名家之手。那样一个乡野少年,拥有如此名琴,想必有一番际遇,技艺定然不凡,他本是爱琴之人,如今少年因他殒命,更令他唏嘘不已。
“刺杀的死士已经全部清理干净,城内也打点妥当,暂时无人知道公子人在建康。”影侍越临如实禀报,见司马惟垂眸于琴,不发一言,一时惴惴不安,只能稍加揣度:“公子不要过于伤怀,要怪就怪属下救驾来迟。”
司马越抬头瞧了他一眼,不辨喜怒。
“公子,那位少年我们已按您的吩咐厚葬,只是……”越临迟疑了一下,自家的主子性子不算平易亲和,但却是有情有义,只怕接下来要说的话,会将他牵扯在这建康城中,可忠诚于他,又不容隐瞒,“只是这少年并非独身,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沉疴已久。两人一直住在城外相依为命。”
“我明白了,”司马惟忽然站起身,随手拿起房内那个扔在矮几上的粗糙木面具,往自己脸上一套,难得有些滑稽,“告诉尹,我会传手书于他,让他打点好府内一切,越临,我需要在建康住一阵子。”
“殿下!”越临忍不住疾呼,竟连称谓也忘了改,“军中传来消息,听说关中羌族、氐族叛乱,宫中招赵王入京。如今贾后当政,这天下看似海清河晏,但实则波涛暗涌,殿下流连坊间,实在是不安啊!”
司马越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取走木面具的矮几上还躺着个月白色的香囊,当日那个少年死时,身无长物,只余下一把琴,还有这个香囊,穿心弩过胸,本是立死,可他却强撑着将这个物什交到自己手上,不知道究竟要给谁。
司马越放在鼻下轻轻嗅了嗅,只是几味常见的山间草药,有安神定心的功效。
“不必再说了,你退下吧。”司马越挥手,越临无声无息地从窗口退了出去,只余他坐在垂帘深处,轻轻拨动琴弦,“从现在开始,我只是这朱雀楼的琴师。”
内城酒巷深,花枝映黛瓦青墙。
正值垂丝海棠花期,院内扑落了一地红蕊,回廊深处,有侍女托着盘中清酒款款而来,忽然惊飞了庭中翠鸟。古树参差绿影里,有人猝不及防被这扑翅声惊扰,一个翻身,压倒了遍地飞花。
“呀!小姐你怎么又躲到树上去了!可摔着哪里了?”侍女荞匆忙将手中的银盘扔到石桌上,慌张上前扶那少女,却被她抬手打开。
“没事没事!”少女抬手已拂去沾在裙裾上的花瓣,兀自往石凳上一坐,随时面带娇憨之笑,神色下却隐着一些忧郁:“荞儿你是不知道,这春日里建康景致最妙,这树上视野可开阔着哩!可惜啊……”
“可惜什么呀?”侍女荞不懂,偏着头问:“小姐跟着夫人去赵王府省亲,这一去就是大半年,难道玩得不开心?怎么回来了反而整日躲着人郁郁寡欢?”
桑和倒了杯清酒呷了一口,叹了口气:“自从王府回来,阿娘就盘算着怎么把我嫁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