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故荅在策划着更加可怕的阴谋?
这些疑问的答案应该就藏在钟济民此前的经历中。所以罗飞立刻又问道:“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你要认真的回忆,不能错过任何细节。”
钟济民如言开始叙述自己的经历,从那个神秘的年轻人入场开始,他们之间所有的交锋和对话都详细地回顾了一遍。而争相也在这样的叙述中渐渐明朗,其中答案的出现则大大出乎了罗飞的意料。
事实上,罗飞和一样,在听说钟济民只是一个“顶替”的枪手时立刻就猜出了真正枪手的身份,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听对方把所有的经过讲完,然后他沉默片刻后问道:“那个射杀文红兵的实习警察,他的名字是不是叫袁志邦?”
“对。”钟济民有些奇怪地看着罗飞,不明白对方怎么也对此事有所了解。
”罗飞也在觉得奇怪,因为这么重大的情节黄杰远却从没提起过。因为黄杰远父子团聚后便没有跟随警方的行动,所以他的这个疑问还是只能从钟济民处获得解答。
“你顶替的事情连其他行动人员都不知道吗?”
“只有袁志邦本人和丁科知道。你应该也听说过丁科这个人吧?他做事情是滴水不漏的,要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隐藏住某些真相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是的。罗飞丝毫不怀疑那个警界传奇的处事能力,可他的眉头此刻却仍然深深地锁了起来。
为什么?丁科为什么要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掩盖一起越权的违规行为吗?无论如何,袁志邦击毙的是一名身绑炸药的凶徒,即便是违规了,最多也是个功过相抵的结果吧?丁科有什么必要对这件事的真相如此隐藏?
这里面一定有着某些耐人寻味的秘密!
《死刑通知单之宿命》(12)
(bp;晚十九点二十三分,省城刑警队会议室内。
会场上的气氛有些沉默。
在罗飞入主“四一八”专案组之后,今天是第一次带领他的队员们与展开了正式的交锋,而这场交锋的结果难尽人意。
事实上,如果不是十八年前“一三零”案件的内幕出现意外转折,专案组很可能会面对又一具出自之手的受害者尸体。一想到这个情况罗飞便阵阵后怕:警方能在此役中全身而退,实在是侥幸之极!
专案组的其他成员也难免受到类似情绪的影响。尹剑低着头不说话,柳松则是一副有劲使不出的郁闷情绪,不过最不爽的还是曾日华,今天的战役中他算是直接和较量的主力,可他不但没能破解对方的测谎程序,网络追踪也是中了对方调虎离山的计策。这样看来简直可算完败。而他又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便一直咧着嘴,唉声叹气不绝于耳。
“你能不能别出声了?”坐在一旁的慕剑云似乎无法忍受了,她瞪着曾日华抱怨道。后者悻悻地挠着头,低声牢骚:“心里不爽,总得找个渠道发泄出来吧?”
“我觉得大家都需要振作一点。”慕剑云提高声音,面向着众人所道,“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糟糕。我们这次虽然没能击败,但是现在的同样也享受不到胜利者的喜悦。”
大家的目光聚集到慕剑云的身上,他们能理解最后那句话的意思:虽然成功地追踪到“一三零”案件中的狙击手,可是那个狙击手并不是射杀他生父的枪手。真正的枪手竟然是袁志邦!正是这个人一手将他从无依无靠的孤儿培养成无往不利的杀手。此时的该如何去面对这种情感上的巨大转变?
“我希望你能分析一下,现在会怎么想?这对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会很重要。”罗飞关切地问道,他此前就是在琢磨这个问题,刚刚有了点思路,需要向专业人士求证一下。
而这也恰是慕剑云想要提及的话题。女讲师开始侃侃而言:“他会陷入强烈的迷茫情绪。他原本是带着一种复仇的情绪在追查自己的身世,寻找杀死生父的凶手。可现在凶手的身份却指向了将他带上杀手道路的袁志邦。对于这件事情,连我们都感到非常困惑,那必定会陷入更加浓烈的迷雾中。对他来说,这些迷雾必须被解开,否则他自身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因为是袁志邦塑造了他的前半生,我们可以想象,袁志邦给他留下的影响就像教父一样深远,这种影响成为他通往杀手道路的牢固基石。可现在,这些基石却幻化成了一团摇摇欲坠的问号。这些问号不解开的话,他还怎么能继续走下去?”
罗飞插问:“你的意思是,他一定要找出袁志邦射杀自己父亲的真实原因?”
“是的。”慕剑云确信地点头,“不管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都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那么他继续追查的方向,只能集中在丁科和陈天桥这两个人身上了。”罗飞顺着思路引申道。因为根据钟济民的描述,知道文红兵死亡详情的除了亲历者陈天桥和袁志邦,就只有当年的行动指挥丁科。现在袁志邦已死,追查线索便进一步缩小。
“这两个人可都不好找。丁科十年前就杳无音讯,陈天桥则欠了一屁股的债,也有三四年没路过面,有一堆人都在追着找他。说句不好听的,这两个是死是活,现在都是两说呢。”
说这番话的是曾日华。事实上“一三零”案件的档案被发现后,罗飞便已安排了对这两个关键人物的追查,具体工作正是由曾日华的手下负责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毫无头绪。
“让你的人加大力度——”罗飞强调了一句,然后侧过头看着尹剑,“你也调些人去协助这方面的工作,双管齐下,一定要赶在的前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