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2 / 2)

+A -A

        白虹笑道:“尊老爱贤,天经地义。”

        白吃白不吃,喜鹊也不客气,先吃了一口又香又甜的牛奶茶,吸了一口深绿的浓茶,哇!好苦。

        济公看到喜鹊愁眉苦脸的样子,笑道:“再吃一口牛奶茶。”

        喜鹊忙吃一口,香!甜得钻到心里去。抬头看济公,只见他一口一口地啜着那杯苦茶,一声不响。过了一会,他慢吞吞地说:“尝过甜的,再吃苦的就特别苦,吃过苦的再吃甜的也特别甜。”

        白虹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寻味。她比喜鹊精于茶道,若有所悟:“您是不是说,工作时拚命的干,然后休息、享受时特别快乐,然后又要忍受工作的苦呢?”

        济公淡淡一笑:“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味:第一味苦若生命,第二味甜似爱情,第三味淡如微风。”

        也许是以茶代酒方恨少,接下来渐渐了解到他的身世,她们不禁惊讶他能把那么多苦难深藏不露。他小时候本是商朝一个花天酒地的富家子弟,为一件礼服就要去京城两次,一次订货,一次试穿,价值连城。他的初恋因父母反对而不能如愿,后来家园、产业毁于战火,父母先后卧病、去世。他经历了一次不幸的婚姻,唯一的女儿又夭折了,从此流落江湖四海为家。谁能想象他是怎样在那种翻天覆地的历史潮流里幸存下来的呢?如今自食其力,安居乐业,谁能估量出其中的道理与含义?

        品茶之余,济公还是拒绝了她们的好意,他习惯了这种忙里偷闲,就能迎来别人无法体味到的幸福、甜美。然后推着垃圾车快乐如风地飞走了,嘴里唱着人间剧场那首为他量身打造的主题歌:“帽儿破,靴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笑我没有老婆……”

        这也许才是他要请她们真心品尝的第三味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总之,一句话,人生如品茶,甜的,苦的,都有自己的品味。

        流星花园(34)

        白虹和喜鹊相视微笑之余,她们信步踏上了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近几年,人间情人节流行送礼(阳历二月十四,阴历七月初七)。其实,现代情人们不需要送什么礼,相爱中的情人天天像过节,倒是“清洁工”的天职或许可以让人重温人类最初、最原始的那份情感。有人说“清洁工”和其他事业一样,都是流通渠道的产物。在这人情淡薄、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个这样的环节,提醒每一个人注意一下生命与大自然的相通之处。

        把宇宙缩减到唯一的一个人,把唯一的一个人扩张到上帝,这才是唯一的爱。

        爱之所以无处不在,便是众天使向群星的膜拜。上帝在一切的后面,但是一切遮住了上帝:东西是黑的,人是不透明的;爱一个人,便是要使他透明。

        某些思想是祈祷:有时候,无论身体的姿势如何,灵魂却总是双膝跪下的。

        相爱而不能相见的人有千万种虚幻而真实的东西用来骗走离愁别恨。别人不让他们见面,他们不能互通音信,他们却能找到无数神秘的通信方法。他们互送飞鸟的啼唱、花朵的香味、孩子们的笑声、太阳的光辉、风的叹息、星的闪光、整个宇宙。这有什么办不到的呢?上帝的整个事业是为爱服务的。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命令大自然为它传递络,便是天上人间目前最先进的交流工具)。

        流星花园(35)

        白虹和喜鹊在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见到了上帝的爱情宣言——

        “活着的人只能望见今生,而来生只能让死了的人望见它。”

        上帝不能增加相爱的人们的幸福,除非给予他们无止境的岁月。在爱的一生之后,有爱的永生,那的确是一种增益;但是如果要从此生开始,便增加爱给予灵魂的那种无可言喻的极乐的强度,那是无法做到的,甚至上帝也做不到。上帝是天上的饱和,爱是人间的饱和。

        但人无完人,上帝还是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牛郎织女千年等一回的闹剧,都是上帝阴差阳错,泄露天机惹的祸,正在人间万年历上面壁思过(挂历)。

        流星花园(36)

        从此,阴阳颠倒,黑白难分,男人和女人的世界,充满了爱与恨,充满了欢乐与痛苦,充满了相会与离别。同时也有了歌声,有了笑语,有了眼泪,有了思念,有了嫉妒,有了遗憾,有了希望,有了子孙的繁衍,有了悲剧和喜剧,有了热热闹闹的人生(闹钟)。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每一个人都想象不到自己将来会演变成何等模样,可知人生无常,没有什么规律,没有什么必然,生老病死,富贫贵贱,无非环境造就,皆是时势促成。

        但万变不离其宗,白虹和喜鹊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天桥上遇到了两个外星人的袭击。他们是从断桥的桥洞里翻上来的,面对白虹之人高大魁梧,面对喜鹊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