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1 / 3)

+A -A

        王明朗打了声招呼,给她批了三天带薪假。本来她是打算请五天假,连带着两个周末,可以在家待九天,不过陆川坚决不同意,认为她离开的时间太长,一口就给否了。

        陈之城的师父李铁生,是他们报社的中流砥柱,在新闻圈子里也是饶有名气,年纪四十出头,戴个黑框眼镜,由于长年出差,风吹日晒,皮肤非常粗糙,整个人看起来有点五大三粗,其实一肚子墨水,可谓学富五车,尤其写得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让陈之城对他崇拜有加。

        他们此次奔赴山西,就是为了采访当地的工业污染问题。

        驱车到县政府楼,老县长亲自接待了他们,谈到污染,他倒是也不避讳,只叹了口气:“上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弄进来以后,压到我们县上,我们就是不想接也得硬着头皮接。”

        陈之城问:“难道您就没有可以做的了?”

        老县长摇摇头,狠命地吸了口烟:“利益链条太深,撼不动了。山西的煤矿早都被挖得七七八八,对外宣称还有二十年的矿产余量,实际上”老头说着竖起两个手指:“只剩两年喽。”

        陈之城暗想,之前北京一做网游的朋友告诉他,那网游公司是山西一煤老板开的,当时他还愣觉得奇怪,煤老板那么赚钱,怎么会想起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网游公司,现在想想,倒也合情合理,如果煤存量只剩下两年,傻子都该为自己谋后路了,毕竟煤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而人类消耗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李铁生问:“现在县上的工业项目,占p的比重是多少?”

        老县长抖了抖烟灰:“百分之八十以上。”

        也就是说,停产就等于切断了这个县经济的咽喉。

        老县长踱到办公桌后,拉开抽屉,摸出一卷绿油油的美金,放到李铁生跟前:“你们还是请回吧,不是我们不想解决污染,实在是无能为力。”

        李铁生把美金推了回去,他知道这行里,有些记者逮住政府的软肋,就要收些封口费:“这我们不能收。我们就是想多了解下情况,您要是不介意,可以再给我们多讲一些您的困难。”

        老县长见他们不肯收钱,知道眼前的两人和之前那些作势要写报道,美金到手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记者不同,便叹了口气,把那卷钱扔回抽屉:“我这屉子里,长年锁着这么些美金,就是为了应付像你们这样前来采访的记者。其实我倒不怕这些问题被曝光,在山西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上头觉得有压力,尤其像你们这种京城来的,影响力大,怕不好弄。”

        李铁生摊了摊手:“您看我们一没带摄像,二没带录音笔,算不得采访,充其量就是聊聊天而已。”

        老县长思忖半晌,端着茶杯慢慢坐下来,他生在五十年代末,亲眼看着头上那片天从湛蓝清透到现在的灰黄阴霾,连吸进去的空气都可以咀嚼。也罢,跟他们聊聊,分析一下形势,也没什么大不了。

        从县政府楼出来,天已经暗了,陈之城莫名地觉得冷。老县长说的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暗潮汹涌的形势,让他原本沸腾的血液降到了冰点,这是现实迎面打在他脑门的第一大棒,鲜血飞溅,眼前是他的家乡,但他觉得,他救不了这个地方了

        李铁生深吸口气,呛得咳嗽了两声:“明天的行程是去工厂采访,现在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吧。”

        陈之城点头,这里他熟,上车后他负责指路,车子开来绕去,途经一些居民区时,他想起今夏来,她说她家也搬到了县城,不知道住在哪里。

        掏出手机,他想给她发个短信,问问她回家了没,按出几个字以后,又一个一个删除掉。在他印象里,她就像是一头容易受惊的小鹿,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跳跃着,飞快地逃掉。

        他不知道该怎么靠近她,怕自己表现得太急切,会把她吓跑。

        厨房土砂锅里,炖着她最爱喝的墨鱼鸡汤,香气四溢,今夏站在灶台边,往一个大号保鲜盒里盛酱菜,上次陆川说喜欢吃,这次就多带一些。奶奶握着锃亮的菜刀,在案板上把老姜切片,蒜头拍扁,大葱切段:“丫丫,现在几点了?”

        今夏抬腕看了下表:“快十二点了。”

        “那你爸应该快回来了。你下午坐火车走,到时我们都去送你。”老人家伸手拿过酱油壶,感觉分量不对,轻轻摇了摇:“哟,没剩多少了。”

        闻言,今夏搁下手里的筷子:“那我去外面买一瓶。”

        奶奶在她身后喊:“再多带一包豆瓣酱。”

        “好。”今夏拿过帆布包,拾起茶几上的钥匙就出了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据为己有 第25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