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也有土壤和气候的因素,所以他们的成绩也不应该是一样的,这拿农村人的话来说就叫做先天做定吧!
他们上学,只讲课本知识,其它知识涉足很少,只是袁江在算术上给他们加深了一些的,这一切在这个年代都是要添风险的,因为这时是唯成份论,说大一点就是唯阶级论,他袁江世代为书香门第,所以在成份上是个知识分子,如果教深了,有人反映了,就是对社会主义的不满,认为现在教材不行,这可是要坐监,坐牢的,所以袁江在这方面还是谨慎行事的。
他一方面是适当加深在课程教学的深度,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另一方面,他在回家后,在对三个孩子的辅导中,更是加深了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希望他们三个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袁江在回家的辅导中,他完全知道,陈建国的智力是最好的,其它两个是无人能匹敌的,所以他更看好陈建国的智力以及他的学习效果的,他想除了让他掌握课本知识外,还应该更多让他掌握一些算术的学习方法的;他的女儿——雪梅处在中间,不好也不差,能发展也会有出息的,她除了课堂上学的知识外,课后他教的知识也能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让她掌握一些课后的死知识了;香菊就不行了,她连课堂知识的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别谈课后回家的辅导了,对她的要求就是让她学好课本知识,完成课堂和课后的作业了,不过三人在一起,你说能不教谁吗?
这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一起都教,能懂则懂,不懂就算了,只是他袁江自己多费点力,多出点汗而已,也只能这样了。
袁江在教学中对三个孩子也算尽心尽责了,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三个孩子,早上一起上学,课堂一起读书,放学一起回家,一起做家庭作业,他们三个应该是三小无猜,作业做不来的,就由会做的人来讲,不会做的人就听。这样下来,陈建国讲的时间最多,雪梅次之,香菊就只有听别人讲的份儿了。
在九月份的测试中,他们三个都得了满分,这让袁江很安心,也很放心,更多的是开心和舒心。
在九月下旬,他们学校举行了舞蹈和唱歌训练,袁老师是班主任,他有一定的决定权,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各方面的情调,在跳舞和唱歌中,他把三个孩子都选上了。
他们是小孩,跳的舞也特别的简单,就是什么“小螺号,嘀嘀地吹,春光暧人心……”这首歌的舞蹈,他们三个高兴极了,也兴奋极了。
他们三个不仅在学校练,也回家练。不过在舞蹈方面,香菊是最有天份的,她的舞蹈是跳得最好的,在这个方面,她就成了建国和雪梅的老师,所以他们也就各自乐在其中。
他们三个下午在学校练,回家后怎么练呢?他们虽是小孩,也有他们聪明和智慧的一面,那就是他们聪明绝顶,他们回家后就摹仿舞台在蚊账中排练。
他们摹仿舞台的开幕和闭幕,也在蚊账中进行着。他们在刻苦地训练着。
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在十七周年国庆中,他们的舞蹈荣获了全公社小学低年级组的第一名,在这舞蹈中,他们三个是舞蹈跳得最好的,也是最熟悉的了,也故他们的功夫没有别费。
他们在这次的舞蹈训练中也掌握了一种孩子们的玩法,那就是在床铺上演戏的方法。也正因为有了这次训练,他们也寻找到了一种快乐的方法——那就是演戏。
他们有了这种方法后,在以后的时间里,在床铺上演戏的机会也很多的,这是后话。
他们以后在床铺上玩的时间多,这个多有两层涵义,一是一年中的次数多,每月少说也有四五次,二是玩的时间长,直到在读高中了,他们三个也还在床铺中玩的,以至于后来玩出格了,恐怕也与这个有关吧。
他们尽管喜欢唱歌跳舞,但还是没有忘记他们的本行——读书。
他们三个喜欢玩游戏,什么事情也可以用游戏来解决的,就连读书学知识也会用游戏来学的。这个办法是陈建国想出来的,可想而之,陈建国是何等的聪明和博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