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做过,有些还真不适应的,不过听韩梅姐说了一些,大体上还应该会吧,不过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我的生活格条。”
“好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工作的境界呀,说真的,我以前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现在变懒惰了,因为我的钱确实是多得用不完呀,哪一年别人不从我口袋里掏出几个亿甚至是几十个亿的。整个江源市,我上交的税还用不到一半的。”
“陈总,你能把你的生活习惯给我讲一讲吗?我以后也好根据你的生活习惯来调节你的生活呀!”
“别急嘛,我的生活是个人的事情,那是小事,现在是想着公司上市,这是大事。”
“那也是,生活上的事随时可以说的,还有以后在生活有不对的事随时可以提出来的,不用客气,行不?陈总。”
“这个没问题的,我现在就遇到一个问题,刘洪说如果公司上市,资产越多越好,你说是这个理吗?”
“那当然,瘦死的骡驼也有肉,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在人们心目中,总认为企业越大,他们购买股票的潜在危险就少得多,也就是风险就少得多,尽管少赚点钱,但买股票的钱总是稳当的,每年的收益也是稳当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冒风险的人来说是绝好的事的。”
“有这么多的道理在里面呀,我现在才知道呀,看来我还是得多补补课的。”
汪群听到陈总这么一说,好像遇到知己一样,就说到:“没事的,陈总,以后你有空的时候,我就来给你讲讲现代经济知识,你看行不?”
“那我不请了一个免费的老师了哟。”
“说什么呀?陈总,我是你的秘书,什么事都得做的。给你传授一些新知识,新观点,那就我份内的事。”汪群说完也嘿嘿地笑了几声,场内的气氛就缓和多了。
汪群在心里是佩服陈建国的,他一个初中生,把一个集团打理得有条不紊,生意秩序井然,而且还获得了全国民企之首。她觉得自己虽然有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但还是不及陈总的,陈总的实践经验是那样的丰富,胆子是那样的大,大得有点害怕。
想来也是,你陈建国一个民企,竟然有胆子投资于国家控制的行业,那就是飞机的制造和机车的制造,而且还提出口号,飞机的终极目标市场是德国和美国,机车的终极市场是德国和法国。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国商人有这种举动,那可是闻所未闻的呀!不过陈建国把它变为了现实,在一年的时间里,飞机厂就生产了载客一百五十人的支线飞机达五十架次,而且还有二十架出口国外一些小国家,飞机厂现在正准备把支线飞机出口到发达的欧盟和美国,已经签定了出口合同了,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出口,预计出口量为五十架,国内也订购了三十架,这可是一年的目标呀,在出口的五十架中,美国有四架,欧盟有五架,他们说如果可行,明年的定单量会更大。机车厂也不示弱,在不到一年里,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机车头,预计时速为五百公里,现运行时速为三百公里,已经与日本的机车比美了,铁道路也开始陆续定购了,有些地方铁路公司也已经定购了,据他们讲,在现在的轨道条件下,只要把安全解决了,火车时速可以二百五十公里。这么节约资源,节约财力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江深集团在生产快速机车的同进,也生产了地铁机头,两种机车头都在国外有销售。
正因为这样,才让这个财大毕业的高材生汪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宁愿为他做一切的事情。
“你无偿传授知识给我,能不感谢吗?”
“这是做秘书份内的职责,不用那样了。
“好了,我们不争了,我今天找你来主要是为了财产的分割一事,现在我的经营面也很大的,我不想把我划出去的企业再行搞股份制改革,给他们留一点安稳的钱吧,这是我的初衷,这点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准备把我名下的企业和新建的两个企业组成新的建国集团上市,你看怎么样呢?”
“我刚才说的是越多越好,那只是一个方面,不过越精就会更好,你想想,你在宾馆服务业这一块拥有那么多的家数,就这一块上市就足够了,如果再加上飞机厂和机车厂,那就如虎添翼了。”
“哦,只上能这样就行,如果能这样,那我就要对我的财产进行分割,是的才上市,不是的就不用了。你说行不?”
“可以呀,你就这三块已经达到一千亿的资产了,陈总,我想建个议,你看行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