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1 / 3)

+A -A

        第七章超市垄断

        进入二十世纪末,国外著名的零售超市已经登陆中国大陆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方便快捷的超市有可能把一些小批发商和零售商取而代之。

        陈建国在想,如果真能取而代之,又将是一块肥肉,让人们众目睽睽,都盼望在这个面包上分得一小块,那可能又是一个竟争激烈的行业,他想到这些后,又想在这一块上打一些主意,慢慢地垄断江源市的超市行业,现在的江源市,还没有超市这个概念,也就是说人们还在沿袭着以前的传统,小东西在零售商那儿买,图个方便;东西多的时候,在批发商那儿买,图个省钱。现在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质量都大同小异的,小零售商在大批发商那儿拿东西,小批发商也在大批发商那儿拿东西,批发商的价格比零售商要便宜一些,但选东西没那么方便。

        陈建国在考察了这些情况后,觉得搞超市还是大有前途的,于是他就假借到上海去调研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就去了上海,他有一天一整天都呆在超市对面的一个小茶馆,在那儿喝茶,他选的那个茶馆位置的正对对面正好有一个超市和一个小批发商店,他之前曾经问,拿一件东西也是批发价,因此他选择了这个位置来观察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到批发商那儿拿东西,还是到超市里买东西。

        在下午四点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一种惊喜,超市的人是批发商的人数的好几倍,但有了这个结果,他还是有点不懂,为什么批发商的东西要便宜一些,而人们却不在批发商那儿买呢?这是什么道理呢?

        他搞不懂这个问题,于是就迈着方步出去了,他看对面的一个年龄与他相差不多的男同志出来了,于是他就走到他的面前,亲切地问到:“大哥,你们买东西都是在超市买吗?”

        那位大哥见这个人不像坏人,就爽快地回答到:“是呀!你想做什么呢?”

        “我是江东的,我们那儿还没有这个新鲜的玩意儿,我想考察一下。”

        “哦。”他又爽快地回答到。

        “那你们怎么不在隔壁的批发商那儿买呢?”

        “这个嘛,超市的东西,一是方便,二是安全,三是价格也不贵。”

        “超市毕竟是零售,价格应该比批发多一些吧。”

        “是的,但他们都是直接从厂家进货,所以价格虽然比批发的贵一些,但也贵不了多少的,一般都相差无几的。”

        “哦,谢谢大哥。有空到我们那儿来玩。”说完陈建国递了一张名片给那位大哥,同时握住了大哥空着的那个手。

        那位大哥在接过名片的时候,顺便瞧了一眼,一看是江深集团的陈建国,就连忙说到:“原来是陈大老板呀,我如果以后有时间去江源那边玩,一定会去看你的。我还有事,不久谈了,下次见。”说完后就匆匆地走了。

        陈建国觉得自己这次来上海没有别来,因为他掌握了超市经营的一个绝密信息,那就是超市的货物是直接从厂家进货的。

        他想,也只有从厂家进货才能确保价格上的优惠,才能确保与其它的销售商的价格有可比性,他也知道,现在的大批发商一般毛利都在一成五左右,二级批发的毛利也在一成左右,零售的毛利则是两成左右了,那么货物从厂家出来后,到销售者手上的时候就是变成了四成左右了,也就是说厂家一元的货物,到零售商那儿可能就是一元四以上了。

        陈建国开始还以为这些是毛头小利,只是图个新鲜,没想到那位大哥一指点,才知道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商机。如果他把超市开了,毛利放在二成左右,那他的价格比小批发商还要便宜一些的。人们也会乐意来购买的。大批发商那儿一般不卖零售的,他们认为这样会把市场刹乱,所以都不乐意的,只有自己的亲戚或熟人才能享受到那种优惠的。

        陈建国认为在江源开超市是大有前途的,于是回去之后,就把开超市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他马上召集相关人员开会,一研究和探讨这个事情,他觉得现在开超市应该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宣传效应,三是价格反映,如果把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那这个超市一定能办好的。

        他们最终在江源的五个县级城市开办了几十家超市连锁,形成了规模,同时几乎垄断了全国前五百家企业的所有品牌,这样他超市的价格比别的销售商都还便宜,难怪人们在议论,以前那些批发商零售商赚了他们多少钱哟。

        是呀!现在超市的东西比批发商的都在便宜,这真叫人们不敢相信,超市的解释只是说他们是在厂家直接进货,没有通过中间渠道,所以省下了不少费用,也就给消费者省下了不少的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黑老大情仇录(上) 第129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