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秋后算账见分晓。
我亲自执笔,写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通讯报道――《秋后算账见分晓》。
我用翔实的数据说话,说明农村的出路在于改革,农民的出路在于改革。我没有回避那场发生在年初的“姓社姓资”之争,没有回避那场因争论而导致村民小组长伤亡的事件。“要打破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付出代价在所难免,尽管这代价沉重了一些。”我客观描述那场争论之后,这样写道。
这片署着我和廖迪生两个人名字的文章最先发表在地区r报上,后来不仅省报连全国一家权威报纸也全文转载。
当然,这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多么好,而是农村改革正是到了攻坚阶段,而我这篇文章此时是应运而生,所以受到如此重视。
不管怎么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登载一家赫赫权威的报纸上,这在我们这个偏远小县,还是第一次。
刘弛局长打来电话,一是表扬,二是祝贺。末了,刘局长还有意无意透露一句:林谷局长,市委邓书记很重视这篇文章,顺便也向我了解了一下你的一些情况。
(bp;没想到我这篇文章受到如此重视,还得到市委书记的青睐,这确实让我始料未及,受宠若惊。
正如大家知道的,不管遇到怎样的阻力,农村改革的步伐没有停顿,方向没有改变,导致共同懒惰共同贫困的大锅饭制度被彻底打破了。
从小范围来讲,蔡县长走错了一步棋,范正大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第160章假戏真做
大被门卫挡在文广局大门外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翻看一份报纸。
门口的吵闹声越来越大,我推开窗子看过去,就看见情激动比手划势的大。。
之前我是去过他家里一次的,碰巧他赶集去了,没有见着。
大这时穿一件很老旧的衬衫,裤脚是卷起来的,一只高一只低,一双草绿è的解放鞋。如果不是那熟悉的嗓音,我差点没认出他来。
我赶忙下去。
“大!”
“谷子!妈的,我在县zè进进出出没人敢拦,没想到你这里比县zè还牛,竟然不让我进去!”
我领着大去我办公室。
大余怒未消,一路上依然骂骂咧咧。
我回头瞧一眼他那身行头,不禁一笑:“大,我的门卫一定把你当成喊冤上访人员了!”
我给大让座沏茶。
(bp;“我上次下乡路过你家,却没有看见你。大,近来还好吗?”
“不好。”
“怎么啦?”我关切地看着他。大看起来很落魄,神状态很差,原来洪亮的嗓音也变得又干又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