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2 / 4)

+A -A

        众人立刻兴致高涨,尤其是当过兵却没上过战场的刘文动和保安兄弟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顿饭在不知不觉中就吃完了,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齐老汉领着众人来到了牛头山上的烈士墓前。

        青山如画,墓碑如林,这座不起眼的烈士碑就默默地杵在中间。

        众人纷纷动手,除草的除草,种树的种树,敬酒鞠躬的人络绎不绝。

        阿的眼圈忽然红了,他伸手擦了擦眼眶:“一凡,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回去,将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遗骨找回来。这场战役虽然我们赢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低矮潮湿的猫耳洞,一群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们吃着罐头唱着歌。

        转眼就过去了二十多年,他也从一个十多岁的新兵蛋子,变成了现在的中年汉子,不由得不让人感慨起以往金戈铁马、枕冰卧雪的青葱岁月。

        王一凡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当过兵,没有经历过那种生离死别的场面,是无法理解到这些老兵们的心情。

        他们携手走回了村子里,正值村子里的孩子们聚在一个红砖搭成的教室里,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课。

        这个老师很特别,他大约四十多岁,个子不高,长相也很普通,手里捧着本语文课本,认真地带着一众学生们读着课文。

        这些孩子们高矮不一,稚气的脸上充满了求知若渴的表情,他们认真地跟着这个老师朗读着课本,嗓音清脆而洪亮。

        一旁的讲台旁,放着一只拐杖,这个老师念完了一段课文,就伸手拿起了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到学生前,问起了问题。

        众人端立如石像一般,一旁的彭远志小声介绍着:“他是自愿来这里教书的任老师,从小就有小儿麻痹症。在这里教了有二十多年了,语文、英语、数学都是他一个人来教,没有休过一天假。他家就在这学校500米外,这么些年来上课,他跌了上万次跤……“王一凡忽然问了句:“他现在的薪水是多少钱?”

        彭远志的脸色有些尴尬:“我们村一直条件都不好,所以,只能给他每个月300块钱……”

        众人齐齐沉默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乡村教师的形象立刻高大了起来。

        此时,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转身走向黑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下了几个大字——知识改变命运。

        王一凡感到鼻子有点酸,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对彭远志吩咐了起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你想办法多找几个老师来,要出高薪!另外再把校舍翻翻新,这种四面透风的房子不行。另外校服、球鞋和桌椅板凳都要换,钱我来出。”

        他指了指里面的老教师:“将他的工资调到市公务员的标准,另外再买个轮椅来,要电动的。”

        彭远志连连点头,忽然心里也是一阵难受。

        几个人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走出了校舍,荒凉昏黄的天空下,一片萧瑟破败的景色展现在大家眼前,几个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瓦店村贫穷落后的局面。

        第二天一大早,带着众村民期待的眼神,这个浩浩荡荡的考察团上了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特种兵王 第211章 (2 / 4)